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运用情境实验法,考察了71名3岁儿童掌控动机的基本特点及行为评价对其影响。结果发现:3岁儿童:(1)对新奇玩具具有强烈的掌控动机;(2)丰富的视听反馈会更加激发其探索与操控;(3)当成人对其探索行为有积极评价时,儿童获得更多愉悦感;(4)掌控成败体验出现;(5)积极评价可增强掌控成功时的兴趣感,缓解失败后的不良情绪;(6)多数(94.42%)儿童愿意尝试挑战,并能坚持较长时间以期成功,但坚持性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2.
论网络营销的伦理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了网络营销伦理水平的两维评价模型,并借助该模型探讨了企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的各种不同选择,指出高的网络营销伦理水平未必适合所有类型的企业,继而讨论了企业制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最后以惠普公司为案例分析了网络营销伦理战略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3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嘉元 《心理学报》2009,41(10):1015-1023
提出了运用模糊数学对利克特量表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人们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 所采用的算子和对各个自变量的权重分配, 并且运用遗传算法(GA)来确定相关的权重。以大学生对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评价数据为例, 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发现男生采用了“最大最小”合成算子, 女生采用了“有界和、取小”合成算子。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对利克特量表的心理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4.
为探讨父母粗暴养育与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及核心自我评价与消极情绪在其中的作用,采用粗暴养育量表、睡眠质量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消极情绪量表对792名四、五年级儿童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母亲粗暴养育显著消极预测儿童睡眠质量,而父亲粗暴养育对儿童睡眠质量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2)核心自我评价与消极情绪在母亲粗暴养育与儿童睡眠质量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而仅有消极情绪在父亲粗暴养育与儿童睡眠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该中介模型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该结果强调了父母粗暴养育作用于儿童睡眠质量的差异性,并揭示其不同的作用机制,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5.
吴诗玉  李赞 《心理学报》2024,(5):531-543
以中文母语者为被试开展词汇学习实验,既操控新颖词出现的语境情感(积极、消极、中性),又操控语境的变异性(重复、变化),检验语境情感是否可通过阅读接触,从语境迁移到新颖词以及这种迁移是否影响新颖词习得的效果,从而探索新颖词语义韵的发生机制。196名被试参加了实验,他们在不同的语境情感和语境的变异性条件下一共阅读了45个篇章,然后对9个新颖词进行情感效价评分并参加了三种不同的词汇知识测试。结果显示,只有在重复阅读相同材料的条件下,语境的情感才顺利地迁移到新颖词,表现出明显的“双枣树”效应,而与此相反的是,只有在变化语境下,语境情感才对新颖词词形及词义的学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越积极的情感语境里,词形和词义的习得效果也越好。“双枣树”效应有效地解释了新颖词语义韵的发生机制,也为新词学习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6.
在大规模被试评价中,任务完成的准确率一直是评价的主要指标。然而,在各种任务情景中,反映执行者素质的指标除了结果的正确性之外,决策过程的时效性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开发一个适合大规模评价情景,同时考虑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模型,探索被试作答准确率与速度间的关系将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的速度与准确率研究,构建一个基于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心理测量学模型。新模型参数能非常稳定而又精确地被估计,同时模型中的变量及其关系也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测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7.
通过伦理叙事实现情感共鸣,是古今中外普遍认同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伦理叙事发挥德育功能的根本原因在于,言说者以经验世界的范例激发了听讲者的情感共鸣。但是,伦理叙事激发情感共鸣的机理需要科学的揭示:为什么事实叙述可以激起主体之间的情感性反应和价值性回应。伦理叙事是在情景创设这一场域下,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引导,促进生命主体形成内在的伦理体验。伦理叙事产生情感共鸣的机理是:"塑形""传神""会意"的三维联动,即由情景创设形成情感共鸣之场域共振,叙事者的价值引导回应主体情感共鸣的内隐诉求,主体间隙的内在伦理体验形成情感共鸣的主观检视。  相似文献   
138.
在诸多戴震道德哲学诠释中,"达情遂欲"的情欲主义、"能知故善"的理性主义抑或"遂其群生"的功利主义皆有之。这些诠释可能都没有触及到戴震道德哲学的真谛。戴震论"心"既有"知"也有"情",论"情"既讲自然情欲也讲道德情感。在戴震看来,人类顺承天地生生之德,在孟子"不忍人之心"这一纯粹内在"反思性情感"的自主驱动之下,通过"自求其情""以情絜情"和"情得其平"三个步骤,最终指向了"天下共遂其生"的普遍正义状态。戴震道德哲学并没有将道德动机简单归结为情欲满足最大化,也没有将絜情工夫简单理解成功利的算计,而是力图在生活实践中发挥每个人的道德情感平衡要求以实现普遍公平正义。这一以情感主义为基础的道德哲学建构极具挑战性,能够自成一格,当是明清以来不可多得的儒学新诠。  相似文献   
139.
为探讨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和人际信任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SEQU)、社交焦虑量表(SASSCS)、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及人际信任量表(ITS)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排斥不仅对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产生影响,还会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2)人际信任能够调节大学生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直接作用,具体而言,与高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相比较,较低人际信任的大学生的社会排斥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0.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情感素质及其下属情感的相互关系,本文在已有全国大学生情感素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决策树算法对大学生的情感素质及其下属情感(道德情感、生活情感、情绪智力)进行预测分类。结果表明:(1)决策树可以有效地对大学生情感素质下属各情感进行预测分类;(2)按属性重要性提取规则,道德情感对情感素质影响最大,生活情感次之;责任感对道德情感影响较大;自强感对生活情感有较强影响;理解他人情绪能力对情绪智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