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与食物图片相关的点探测任务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超重女性对不同热量食物信息的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结果发现:(1) 超重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存在注意警觉—注意脱离困难模式,对低热量食物信息仅表现为注意回避模式。(2) 超重组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的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而对低热量食物信息的再认成绩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证实了超重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存在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42.
“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为“情本易学”,即将“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境界超越论和自然生态论。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旨在揭示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情感主体性在《周易》中的体现。情本易学的境界超越论揭示《周易》所蕴含的境界超越观念,即人的存在的心灵境界特征,以及这种境界是如何通过情感主体的自我超越而实现的。情本易学的自然生态论揭示《周易》自然观念的“大生命”本质,穷究“天人之际”的生态关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43.
关怀伦理的心理特征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怀伦理是从心理视角来对现代人际道德关系进行重构的一种新的道德模式。关怀伦理表现为关怀人的感情、情绪和态度等,还表现为人的关系、相关人与情境的关系,因之是一种情境伦理。关怀伦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它来解决人际之间存在的分离问题,帮助我们建立起相互间可信赖、可依恋的关系,注重倾听差异,重视差异,以达成和谐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44.
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引导机制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隋雪  李雨桐 《心理学报》2020,52(8):921-932
从记忆的角度, 探讨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的引导机制。采用眼动实验, 操纵了回视条件(实验1)、回视可见性(实验2)、目标词位置及词频变量。结果发现:与不阅读组相比, 阅读组的最初回视误差更小, 定位效率更高; 与可见组相比, 不可见组累积回视距离更大, 且难以正确定位目标; 目标词位置主效应显著, 而词频主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 回视具有空间选择性, 最初的回视由空间记忆引导, 最初回视后的修正眼跳在文本可见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 而词频这一言语属性对回视没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编码假设。  相似文献   
45.
重新激活已经储存的记忆会重返暂时不稳定的状态, 需要经历重新稳定, 称为记忆再巩固。在这期间可以通过多种行为手段破坏、强化或更新原始记忆痕迹, 这为开发一种革命性的情绪记忆障碍治疗方法开辟了道路。然而, 即使在简单的实验模型中引发记忆再巩固的条件也是复杂的, 这给临床转化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未来研究可以设置更具生态效应的基础模型, 寻求引发以及干预再巩固的最佳方式, 从神经生理、细胞分子层面进一步深化其内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6.
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创伤事件,但只有少数人会发展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和保护因素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基于恐惧记忆习得与消退模型的研究发现女性个体表现出“易习得、难消退”的特点。在恐惧相关脑区的脑生理结构、功能/结构连接性、以及大脑可塑性的性别差异可能是该特征的根本原因。性激素作为一种焦虑障碍的保护因素,可以调节这种性别差异,这种调节效应可能是通过影响大脑结构形态(如神经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调控与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如HDAC4)而实现的。雌性激素水平的不稳定性可能是女性易感焦虑障碍的重要原因。未来对性别差异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个性化医疗。  相似文献   
47.
以163个家庭为被试进行追踪研究,比较父亲和母亲童年期情感虐待经历对学步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的差异。在婴儿6个月(T1)时评估父母童年期情感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表征;14个月时父母分别报告消极共同养育关系;24个月(T3)时父母报告学步儿内外化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母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相关不显著。(2)母亲过度投入/未解决依恋表征与消极共同养育在母亲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学步儿外化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而在学步儿内化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不成立。父亲过度投入/未解决的依恋表征与消极共同养育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不成立。  相似文献   
48.
基于视觉通道的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主动抑制记忆提取而实现遗忘。但目前对跨通道的主动遗忘尚缺乏探讨。本研究以声音为记忆线索,以文字为目标记忆,采用“想/不想”范式,探究主动遗忘在跨视听通道条件下的可行性。结果发现,“不想”条件下目标记忆的回忆率低于基线条件,主动遗忘发生。此外,我们通过分离任务指令和记忆线索的呈现时间,在中央区域的ERP中发现了记忆抑制的期待效应;并在额叶观察到“不想”条件下晚期正成分的增强,反映了持续的抑制控制过程。本研究不但验证了跨视听通道主动遗忘的可能性,而且第一次从ERPs角度分离了跨通道遗忘相关的期待加工和抑制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49.
以往研究表明情绪背景对来源记忆存在影响,但背景的情绪效价和唤醒如何影响熟悉性及回想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s技术作为测量手段,采用来源记忆多键范式,操纵背景的情绪效价及唤醒强度,以探讨编码阶段背景情绪影响来源记忆提取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阶段,呈现中性汉字及情绪图片(正性高唤醒、正性低唤醒、负性高唤醒、负性低唤醒);测验阶段,仅呈现汉字,被试进行五键判断。行为结果发现:来源正确的比率比来源错误的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同时提取正性背景的辨别力更强,反应时更短;提取高唤醒背景反应时更短。脑电结果发现了分别代表熟悉性及回想的FN400及LPC新旧效应,且在500~700 ms,提取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诱发显著更正的ERPs,但效价与唤醒没有交互作用。总体来说,来源记忆中背景效价及唤醒度对回想过程存在独立影响,体现为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对来源提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以281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变迁中的老年人居住地情感认同、领悟社会支持和控制感的关系。研究使用居住地情感认同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和控制感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每次间隔6个月,共3次的纵向追踪设计。结果发现:老年人的居住地情感认同可以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老年人的领悟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控制感,老年人的领悟社会支持在居住地情感认同和控制感之间起纵向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老年居民的居住地情感认同对控制感的影响机制,也对提升城市老年居民的控制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