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新课改要求改变美术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2.
爱无所终     
在英国一个非常宁静而美丽的小镇,有一对非常恩爱的恋人,他们每天都去海边看日出,晚上去海边送夕阳,每个见过他们的人都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相似文献   
993.
周枫 《学海》2004,(2):5-14
斯蒂文森的观点是 ,给一个价值语词或带有情感意义的语词下定义 ,并非通常所认为的是达到认识的目的 ,而不过是推荐某种事物 ,劝导人们接受该事物而已。本文认为 ,邓小平给社会主义重新下定义 ,并非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 ,而是旨在破除原有定义的狭隘性 ,以使市场经济能够划入社会主义的范围内 ,其作用在于劝导人们接受原不可接受的东西。本文承认情感主义在善 (好 )观念解释上的重大意义 ,但认为在正当或正义观念上持情感主义是不可取的 ,为使社会获得某种稳定的基础 ,一种合理解释的正义观念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94.
三、晚明哲学的情理之争任何哲学本体论的建立,都必须在性命之理上讲得通,都不得在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上落入虚妄,都必须符合情与理的真实存在,唯此,其为艺术哲学的本体论,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人生,有益于艺术创作。晚明哲学自然情性论也是这样。它能不能于性命之理上讲得通,能不能在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上不落入虚妄,直接关系着后来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发展,自然也关系着怎样理解《红楼梦》情感本体论问题。而晚明哲学自然心性本体论又是在情与理之争中发展的,因  相似文献   
995.
尹健 《哲学动态》2023,(4):14-22
关于辩证法的“本体论承诺”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囿于谓词逻辑而不是现实存在去探求其“是什么”,从而将日常生活世界与抽象理念世界割裂开来。这不可避免地滋生出形式化或诡辩论风险,削弱了辩证法对于生活世界的具体意义的解释力。马克思辩证法始终关注现实存在的本质及其演变,因而也将遭遇外在的“本体论承诺”的难题。然而,能否规避“本体论承诺”的风险,根本上取决于辩证法是否直指存在本身并展示本体论的构建性维度。马克思辩证法立足于现实世界和人类实践,内蕴了本体论的构建性意义,在人类实践的发生学视野中将辩证法的本体论探索转换到追问其“是否真实存在”这一深层问题,促使外在形式化的“本体论承诺”转向内在构建性的本体论意义,有效转化并规避了“本体论承诺”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6.
音乐与生活     
刘安琪 《美与时代》2014,(5):114-114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从古至今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与升华,同时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音乐使得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培养了我们的审美观,满足了当代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97.
这天早晨,爸爸向我许下了一个诺言。“你的小弟弟马特病了,乔迪,”爸爸说,“为了照顾他,你妈蚂昨天一夜都没有睡觉。她今天可能不能带你去公园。不过,  相似文献   
998.
在心理老师高级班的培训中,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树木人格图的技术及其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树木"象征着人的原始本能或内在情感,某种程度上是画者的象征和自我投射,因此可以通过画树来分析来访者内心的世界或其人格特征。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在课题调研过程中,我利用这个技术对一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辅导。他叫洋洋,男孩,今年6岁。  相似文献   
999.
《学海》2019,(4)
在关于审议民主的讨论中,情感被认为:有损于认知,影响人们的判断;是主观的、个体的,难以形成普遍性的道德规范;会阻碍共识的达成。但关于情感的新的理解,为我们重新看待情感在政治生活中的意义提供了契机。本文关注的是同情在审议民主中的意义,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同情视为一个过程和一种实践,而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机制。同情能够影响个体的判断,是健全理性的必要构成部分。情感有助于"角色承担",形成普遍化的立场和规范。同情也为我们重新设想"多元公众"提供了视角。但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距离、心理机制等因素都有可能阻碍同情的发生。"他者"的问题是政治实践所处理的重要议题。随着"他者"问题的凸显,作为政治实践的同情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将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00.
《学海》2016,(2):167-173
同情,是指看到或想象到他人的不幸经历或处境时,由于感同身受而引起的难过情感。从定义上看,同情与怜悯、同理心、移情、伙伴感等近义词不尽相同。从性质上看,作为一种政治美德的同情是一种善的情感;从类型上看,同情大致能划分为情感的、意志的与德性的三种类型。作为德性的同情,是作为情感与意志的同情的升华。它强调同情的内心私密体验与外在共同道德经验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包含了对善的动机与实践的共同考量。作为自然情感与社会道德结合的载体,成为美德的同情具有重要的正义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