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本案例阐述了咨询师运用钟有斌先生的认识—领悟疗法对一名情感缺失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因父亲去世而失去生活信心并产生的情绪问题为主,深入探讨求助者童年的创伤事件,使求助者领悟到自身心理年龄没有随着生理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事实。从而使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重新树立生活信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2.
信任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慧云  丛杭青  朱葆伟 《哲学研究》2012,(6):3-12,111,127
<正>在任何形式的社会合作中,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古代文明将 "诚"和 "信"作为重要的德目,乃至作为做人和进入社会以及为政和构建社会秩序的根本准则来看待。在欧洲,自罗马帝国始,"遵守承诺和信守契约"被看作是公正的基础 ( 西塞罗,第 13 页) ,成为普遍的商业乃至司法原则,并形成悠久的文化传统。现代性制度在本质上与信任相关。20 世纪下半叶,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深化特别是 "风险社会"的出现,使信任问题极大地凸显出来,成为全球性问题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973.
少男少女们在青春期来临后的心理特征之一,即处于心理矛盾中的我。原则上可以粗分为二大范畴,即有意阻挠生理上的成熟与有意避免心理上的成熟。前者称之为青春期恐怖症或是青春隆动的恐怖;后者称之为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或称之为心理上的社会延缓症。  相似文献   
974.
二十多年前.成龙当时还是香港邵氏影业公司旗下的一名普通演员.跟随罗维导演拍摄一部武打片。  相似文献   
975.
黑泽明,日本著名导演,曾被誉为日本"电影天皇".他前期的黑白影片,多硬朗的武士形象.晚年之后进入到人生意义的总结阶段,他一改强硬风格,作品变得平和温情,电影主题慢慢趋向于回归.这里的"回归"是指向自然与童年回归,深层次讲就是海德格尔所言的"返回到本源近旁"[1].也就是人最本真的状态-人与自然、人与存在的本源性关联.它指向的不是实在的远古社会形态,而是一种完美的价值形态.这既是对情感真淳的梦幻书写.更是对诗意生存的理想建构.  相似文献   
976.
黄济鳌 《现代哲学》2023,(3):108-115
休谟和罗尔斯拒斥形而上学,都认为可以从正义的主客观环境导引出正义原则。他们对人性的看法基本相同,这种相同成为理解他们的正义论的重要线索。休谟认为自利是建立正义的原初动机,以同情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构成人们遵从正义的道德约束力;罗尔斯设想无知之幕中的代表者以追求最大基本善为动力寻求最合理的正义原则,以理性化的道德情感解释正义原则的稳定性。虽然这两种正义论对人性的具体解释存在不一致,但都采用了类似的自利-道德情感的思维框架。实际上,他们都是通过既定客观条件下的人性分析得出规范性的正义原则,简单化地处理影响人性和正义的客观因素,导致了两种正义论的共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77.
文文:我发现和你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于是只能提起沉重的笔……  相似文献   
978.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景营造、情感渗透等方面的不足,尤其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79.
王亮 《美与时代》2023,(2):96-98
王玉平的绘画记录着生活中的小物件和小景色,是他在平凡生活中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些随处可见的场景是王玉平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再现。王玉平的绘画灵感来源多是生活的现实与记忆,他将自己代入市井人物,以写生的形式体验与再现生活,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其一些绘画作品色调柔和,情绪圆融,技巧放松。记忆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糅合,形成了其温和的绘画艺术语言,赋予其作品温和内敛的情感。王玉平将含蓄的情感表达与绘画技法相融合,使二者融会贯通,在当下美术教学新理念、新格局的完善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80.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艺术家不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绘画材料,比如纸张、画笔等,而是拓宽范围,开始寻求和尝试使用各种材料来满足创作需求。由此,综合材料绘画产生。如今,艺术家对材料的概念性理解开始从关注材料的外在形式转变为注重材料蕴含的意义,使材料本身的内在语言被挖掘、发现、宣传和意志化,使材料逐渐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语言。讨论如何在创作中选择和运用材料来表达作品主题,并分析如何适当选材,以深刻抒发艺术家的用意和内心情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视觉吸引力和审美价值,也使材料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