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11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诗所言之志可以从多重层面来理解。其中,采诗、献诗与编诗之志使《诗》完成了从个人领域到伦理政治领域的转向。《诗》浸润在先秦礼乐文明的时代背景之中,是礼的精神在言说。不通礼,无以言《诗》。《诗》与礼既有同一,又有差异。《诗》与礼都源于人情,目的在于导养人的道德情感,使其止乎礼义。但两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诗》的独特性在于"兴",由有限的言辞与意象通达无限的道,兴起好善恶恶之心。礼的独特性在于"立",通过一系列节文度数使人心念纯正、行为周旋中礼。  相似文献   
192.
道德焦虑: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情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焦虑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道德焦虑与羞耻感以及内疚感相比是更为基本的道德情感,它所需的条件更少.根据人类在远古时期以及幼年时期的情形,我们发现道德焦虑在产生与维持伦理秩序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当进入伦理世界之后,道德焦虑则在主体行为净化和人格升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3.
“著道于人身”:道教体育思想及其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体育"①已远远超越于狭义的传统教育属性范畴,而成为了一种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普遍性文化载体.然而,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体育"究竟应该涵容哪些人文精神要素,并以何种方式来实现其固有的种种价值目标,却是需要大家不断进行思考的问题.就此,本文拟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的视阈,来揭示其所蕴藏着的原生性"体育"思想及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194.
《学海》2019,(4)
古希腊学者在构建国家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学说时,就开始研究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必然存在性。柏拉图提出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进一步主张人类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和权利通过联合的共同体得以实现,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自然力量被贬抑为政治力量附属品。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承认人的政治学属性,认为人是无法脱离政治活动而存在的动物。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历史的演化过程后发现,人的政治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根本来源在于劳动的分工和异化。国家的政治关系决定了人的一定本质属性,人的政治性随着政治关系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5.
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起点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这一批判所指向的是康德哲学 中的先天论。针对康德认识论中的“形式先天”,舍勒试图代之以“质料先天”;针对康德 伦理学中的“理性先天”,舍勒试图代之以“情感先天”。由“质料先天”与“情感先天” 主张所构成的新“先天论”,确立了舍勒情感现象学的基础。通过强调“情感先天”,舍勒 试图将伦理学建基于“情感”之上,以克服康德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理性主义倾向,实现 伦理学的精神转向。舍勒对康德先天论的批评昭示了伦理学理应充满对人的关怀,直面人的 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入揭示情感的本质和意义,并使人在情感活动中服从本心的召唤。  相似文献   
196.
分类一致性和准确性是认知诊断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前者反映信度问题,后者反映效度问题。已有研究提出的指标均是基于二分属性,而多分属性的后验概率分布和属性边际概率分布均不同于二分属性,需要构建新指标来衡量多分属性情景下的信效度。本研究基于二分思想,构建出二元式信息指标用于计算多分属性测验中的信效度,并通过实验设计考察了新指标在多种影响因素中的表现,验证了新指标的有效性。最后,为多分属性诊断测验的编制提供了建议,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7.
高志华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9,51(2):177-187
采用情感错误归因范式(AMP)和经典情感启动范式(BFP), 在汉语双音节中性名词的前面加上否定或肯定词, 构成“没有/有XX”短语, 作为启动材料, 以中性俄语词或汉语情绪词为目标材料, 探讨了汉语否定加工的情绪表征。在实验1的AMP范式中, 刺激反应不同步(SOA)时间为200 ms和500 ms, 结果显示,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有显著高的消极反应概率; 在实验2的BFP范式中, 否定短语比肯定短语同样启动了更高的消极反应概率。实验结果表明, 否定本身具有消极效价, 否定加工通过消极情绪实现具身化。  相似文献   
198.
本文从伦理学的维度审视影像叙事,探究医疗纪录片中讲述者如何进行"自我生命再现",实现个人身份与社会关系的构建,进而使受众产生生命与情感体验,从而完成社会伦理的建构。医疗纪录片创作的标准不只是真实与客观,还要关注人的生命故事,通过叙事者的故事讲述,完成对记忆与经验的重构,整合成新的生命故事,这一过程不仅是叙事者个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感知人生真谛的途径,也会激发叙事对象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实现叙事伦理建构与关怀。  相似文献   
199.
在元伦理学讨论中,由于否认道德属性的存在,错论通常被认为会导致道德取消主义。乔伊 斯指出,在接受错论的前提下,将道德视为“实用的虚构”可以避免走向道德取消主义。他 旨在论证,认知上持有道德信念并不是接受道德论说的必要条件,道德虚构依然可以补充并 强化行动者的慎思推理,使其按照道德要求行动。道德虚构主义不仅犯了类比不当的逻辑谬 误,而且会导致道德权威缺失的问题,此外还面临虚构内容的解释问题。因此,道德虚构主 义不能避免道德取消主义,这也意味着虚构主义并不是拯救错论的良方。  相似文献   
200.
柯林斯语义层次网络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宝国 《心理学报》1993,26(4):25-31
应用语义验证法对柯林斯与奎利安的语义层次网络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柯林斯等人的语义层次网络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人脑的信息加工;(2)被试对主语所指称客体的熟悉程度是决定语义验证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3)被试提取概念各属性的时间并非完全由属性储存的位置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