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33篇
  9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钟嵘的直寻说是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其都不同程度地高扬主体性,注重主体的情感表现,强调以直觉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但二者也有许多差异,如在哲学基调、艺术传达、自然物能否被认识等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通过对他们思想异同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二者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32.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重实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深入钻研课本、把握朗读基调、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733.
幼儿活泼可爱,天真无暇,教师最大的任务是让幼儿充分享受他们快乐的童年生活。研究表明,教师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理解和支持的情感态度是直接影响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的关建性因素。《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要求,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教活动中的重要使命就是点化和润泽幼小的生命,而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734.
艺术是一种极为重要且普遍的文化形式,它是人情感的外在流露,是将无形的事物情感物化的过程。美是能愉悦身心的形象,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对事物情感体验的客观评价。艺术与美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性体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连结、相互渗透的倾向。它们同时存在,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735.
《古诗十九首》影射了东汉末年文人在社会思想大混乱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诗的基本内容,多咏写夫妇友朋间的离愁别恨、羁旅游宦者的抑郁彷徨,染有感伤色彩。格调浑成,意蕴丰厚,语言洗练精爽;善用比兴寄托,发展了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成为中国文人诗进入成熟时期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736.
作为当代美德伦理学的重要思想家,迈克尔·斯洛特旨在以道德情感主义的方式建构美德理论。为此,他特别重视"移情"在美德伦理体系中的功能。在他看来,移情促使行为者实施合乎美德的正确行为,做出合乎美德的恰当评价。然而,移情既不是美德行动或评价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它们的充分条件。移情的成功至少还依赖于行为者的优良品质、准确判断以及行为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移情的不真实或不可能,也不意味着移情在美德伦理学中毫无价值。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角看,美德伦理无须排斥移情,而应当将之纳入实践理性的合适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737.
吴旭瑶  李静 《心理科学》2021,(4):800-806
数字囤积是指数字文件的积累致使个体降低目标检索能力,最终导致个体的压力和混乱,与实物囤积有联系但有所不同。数字囤积者的认知表现、情感特点、行为动机可分别从自我损耗、禀赋效应、进化的视角进行理解。未来研究应完善测量工具,并考虑文化背景,针对不同数字囤积人群,考察其行为的潜在动机和前因后果,同时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加强该领域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738.
"敬"是儒家核心范畴之一。孔子之前,"敬"是先民对天或帝等神秘力量的原始畏惧心理表达,至孔子,"敬"实现了一次重要的人学飞跃,由原始的恐惧心理转变为人之道德理性精神,成为德目、德性和德行的统一。作为"德之干","敬"首先是基于对个体人格尊重的主体间关爱之情的理性表达;其次是个体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实践准则——孔子主张"修己以敬"、"执事敬",在笃实行"敬"中获得德性的充实和事业的圆满;复次是生命追求的终极关切和文化信仰。经由孔子的人学化变革,"敬"成为儒家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的哲学表达,积淀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性和价值信仰,为现代人走出生态困境和存在危机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39.
面对"怨慕"这一孝道实践个案中包含的情理张力,孟子与后儒偏重于不同取向的实践进路来克服.孟子承认包括舜在内的人心中既"怨"又"慕"的情感,主张通过涵养"慕"的道德情感来转化"怨";而后世尤其是宋明儒者则偏向于"不怨",并由此转向"责己",通过道德理性的自觉与主体的反身性实践来统一理性要求与道德心理的分裂.两种进路本质上...  相似文献   
740.
蒙培元先生提出了“情感儒学”概念,并围绕这个概念进行了论证。“情感儒学”的论证涉及“主体”“心灵”“超越”“境界”“自然”等诸多概念,其实,在这些概念背后的“情感”“自由”“理性”才是“情感儒学”的基础概念,因为它们在儒学语境下的各自含义、相互关系乃“情感儒学”之可能的基础。分析这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可以揭示“情感儒学”建构的基本理路,即“情感”的本义及当代回归、“自由”之多义及儒家式理解、情感与自由之关系、情感与理性之关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