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大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责任归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林钟敏 《心理学报》2001,34(1):37-42
探讨大学生对日常不同学习行为的控制程度的认识、责任判断、情感反应和帮助行为的关系特点,以验证责任归因理论对我国学生的适用程度。与此同时,研讨归因理论的同类研究中很少涉及的学生思想、观念对责任归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神经植入、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上述技术的医疗手段实现人类“情感增强”逐渐成为现实。“情感增强”关涉到人类精神状态,所关联的技术手段相对前沿,且在实践中存在“治疗”与“增强”边界模糊的问题,因而导致公众在相应临床实践中的相关权利被忽视或被剥夺。有必要从“情感增强权”、知情同意权、“不完美权”、受试保护权、个人隐私权等维度构建权利体系,明确公众在“情感增强”临床试验及实践中享有的权利与适用范围。要实现上述目标,应遵循安全有效、道德底线、知情同意、信息保密、公平可及、差异发展等伦理原则,并通过优化专项伦理审查的治理体制、建立独立动态管理的顾问专家库、强化专项伦理教育培训和宣传普及等具体路径为权利体系的平衡与充分实现提供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943.
企业高声誉通常被视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竞争优势。然而, 无论是在常规情景(企业正常经营)下, 还是在危机情景(爆发妨碍企业正常运营并可能伤害企业的事件后)下, 企业高声誉都可能对企业和员工产生负面影响。高声誉的负面效应源于企业声誉的微观心理基础, 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和情绪。其中, 在常规情景下, 高声誉通过认知和情绪机制分别对企业和员工产生负面效应; 在危机情景下, 高声誉主要通过认知机制恶化危机给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高声誉的负面效应受到个人、组织和市场等多层次因素的调节, 且常规和危机情景之下负面效应的边界条件有所不同。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高声誉各维度在常规和危机情景下负面影响的独特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 研究各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 拓展高声誉对企业员工的负面影响, 探究高声誉负面影响的动态变化, 以及开展有关高声誉负面效应的元分析。  相似文献   
944.
情感计算是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之一,建立具有情绪表现力的人机智能系统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本文分析了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的情绪建模方法,总结了典型的虚拟人情绪计算模型,归纳了情绪和感知的相关成果,梳理了虚拟人情绪表现方法。针对情绪建模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虚拟人情绪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虚拟人情绪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5.
直下心源、直契本心是由孔子确立的儒家道德情感论的核心特质,孔子后学由此出发,基于天人合一的视域建构了诚学,将诚提升为了贯通天人、真实无妄的道德情感。儒家从质直、至诚之本心情感出发,涵养与推扩道德情感的内在理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维度:第一,以反观内省的道德理性时时提撕和体认本心情感; 第二,以本心情感为体,以礼乐文化为用,以文质彬彬为旨归; 第三,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路径,以四端之心为内在心理情感根据,在由近及远、由厚及薄、由亲及疏的无限推扩中实现对道德情感的涵养、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946.
西方逻辑学传播和从日本输入因明后的直接影响是在民国时期出现佛教逻辑研究,最明显的表现是大多研究者形成因明的三支论式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一致性的观念,即新因明结构宗、因、喻分别对应三段论结论、小前提、大前提。吕澂则从历时性角度,站在法称量论理论框架下,研究因明的内容,认为因明等同于量论,包含论证结构及其规则、论证的认识论基础和论证在佛学中运用三部分内容,这就是佛家逻辑。吕澂的研究是因明创新研究的一个范例,是对窥基因明研究的一种逻辑转向,助益于当今佛教逻辑学科建设,但是,基于包含佛教逻辑在内的逻辑边界,吕澂并没有清晰的回答,使得在佛学论证中各持己说,这是吕澂给我们留下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47.
物我内外贯通是北宋理学的核心命题.在该命题中如何打破物、我,内、外之间阻碍从而实现它们的"一"乃是关键,而"贯通"只是结果和表现.这个"如何"的问题关涉到周敦颐、张载对天人关系的处理.分析发现,感通者自身的观念和情感结构共同参与了物我之间的感通交互,因此,如若不呈现感通者的这双重结构则无法推进对物我感通交互活动之内涵的...  相似文献   
948.
曹胜 《学海》2022,(4):96-105
国家中心范式推动了从行为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范式转变,同时也遭受到多方面的学术批评。行为主义者提出了该范式仅仅是“缺少创新的重复”的反批评;有社会中心论倾向的学者则从因果机制偏重的角度,批判其具有独断论倾向;有批评认为该范式对国家自主限度的分析仅停留在条件性层面,未能对国家合法性予以足够的重视;新制度主义则认为该范式对宏大事实的微观基础考察得不够深入,导致制度结构与个体选择的断裂。通过追问和反思,我们旨在对国家中心范式之创新价值进行再考量,并在相互对照的意义上把握其理论特质,以更强的知识自觉创新发展现时代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949.
公民情感的法律确认是基于公民行为选择中两难困境的应对之策。这一立法实践有其学理和历史的依据。将公民情感的法律确认纳入立法伦理的视域,将不仅有助于良法的创制,而且还因其逻辑地排除了司法活动的情感障碍和为公民奠定了守法的情感基础而有利于良法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950.
情感是理论的激活素,是辩论的原动力,对一个不缺少金钱的人来说,情感比钱更重要。商战中,选准情感投资的对象,通过情理相生的手段,则能达到通情达理获得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