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54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决定的,而情感因素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真正把情感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就在于致力于为学生创设一种特有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体验。  相似文献   
72.
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想象瑰丽奇特,比喻新奇大胆,开一代浪漫主义之先河,无愧“诗仙”之称。也许少有人注意到李白的诗歌中有一个值得研究的地方,那就是大量动物意象的使用。这些意象有以下特点:其一,李白喜欢在动物前面加上色彩明丽的形容颜色的词;其二,在动物之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及情怀,尤爱鹿、大鹏、马等动物。下文将就以上两点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3.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深切感受作者在文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机械的授课,缺乏情感的投入,学生就会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缺乏对好奇心的刺激,缺乏对事对人的爱,进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加强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开发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4.
学习投入(1earning engagement),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是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之一的教育模式。通过分析传统教育模式和网络教育模式的优缺点以及比较和分析,得出将传统教育模式和网络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双重教育模式”才是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75.
为了考查情绪Stroop效应的产生机制是威胁驱动还是反应偏差,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用一般负性情绪词语和中性词语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二用威胁性的情绪图片和中性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每个实验均要求一组被试做按键反应,另一组被试做摇杆反应.结果发现,当实验材料为词语时,未出现情绪Stroop效应;当实验材料为威胁性图片时,无论是趋向性反应方式还是回避性反应方式,都出现了情绪Stroop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威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76.
近期研究显示,早期亲子触觉经验和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关于这种联系产生的原因,已有研究多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CT传入神经(C-tactile afferents)及有关环路在其间可能起到的作用。基于已有文献,本文将提出一个综合模型,系统阐述背后涉及的心理机制,着重论证亲子关系、个体探索行为以及与之关联的心理成分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设计的局限、有关变量关系的多元性以及未来可拓展方向对该领域研究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7.
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当今时代国际文化互动的常态,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战略和行动逻辑。少林文化作为当代社会国际化过程的中西文化互动成果,不仅承载着以文化呈现国际交流的全球化目标,同时也形成了以民间文化助力公共外交的国家使命。少林寺作为少林文化的传播主体,多年来重视海外文化交流,积极主动走出国门,逐步形成了以少林功夫为中介的文化交流机制,进而在个体、群体、国家三个层次发挥出充分而有效的传播中介作用,结合不同的国际环境,大体形成了欧洲、美国、非洲三大发展模式。少林文化“走出去”具有可持续性的动力与活力,在少林文化国际化的同时成功实现了海外本土社会化的双向建构,最终以“功夫文化”构建了“文化功夫”为基础的中华自信与国际认同,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78.
一般认为,康德的义务论主张道德行为的动机或者根据是纯粹理性以及对法则的意识,而非感性情感或者欲望,这一点决定着行为的道德属性.对此,情感主义者提出了大量批评,站在休谟主义的立场上,他们认为道德动机的根据应该是在以同情为主的情感而非理性之中,而康德的"理性中心主义"将导致认知与行动上的诸多困难.情感主义者们并未真正理解康...  相似文献   
79.
郝娜  崔丽莹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626-1636
作为两种常见且易被混淆的自我意识情绪, 诸多研究者对内疚和羞耻的产生前因及影响后效进行研究, 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关注两者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 内疚和羞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存在差异, 内疚的影响更为稳定及具有普适性, 羞耻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内疚和羞耻对合作行为的不同影响可从动机机制和调节机制两方面进行解释。首先, 动机机制包括内疚对他人的补偿、修复动机以及羞耻对自我的保护、修复动机。内疚对他人的补偿、修复动机主要体现在维护社会互动中的公平; 弥补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降低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修复人际关系, 重新获得他人或自己的接纳与认同。羞耻对自我的保护、修复动机主要体现在释放消极的情绪状态; 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声誉, 修复自我; 保护自我, 防止后续伤害及不良后果。总体而言, 内疚者关注过失行为及后果, 侧重于对受害他人的补偿或对与他人关系的修复, 而羞耻者关注整体自我的受损, 侧重于对自我的保护和对自己社会形象的修复, 基于此,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内疚与羞耻影响合作行为的动机机制对比模型图。其次, 调节机制涉及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其中个体因素包括认知因素、社会价值取向、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特质和情绪状态, 情境因素包括暴露情境和掩蔽情境、实验情境和日常情境、相关情境和不相关情境。具体而言, 内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的较少受情境的限制, 而羞耻受情境因素限制较多, 在暴露情境、相关情境中更能促进合作行为的产生, 而在掩蔽情境、不相关情境中, 羞耻较难影响个体的合作抉择, 且无论是实验室情境还是日常情境, 内疚似乎都比羞耻更易影响合作。最后, 鉴于内疚与羞耻的诱发和测量方法的有效性仍需检验, 两种情绪对合作行为影响的过程机制和生理机制仍不明晰, 个体因素影响的研究尚不充足以及跨文化研究较为缺乏, 未来研究可以从内疚和羞耻诱发与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情绪作用发生的内在过程和生理机制, 情绪影响的个体和文化差异这几方面进行扩展和深挖。  相似文献   
80.
伪忽视(pseudoneglect)是指个体存在的轻微偏左的不对称空间注意,而视觉空间伪忽视(visuo-spatial pseudoneglect)和表征伪忽视(representational pseudoneglect)是其两种主要表现形式。研究初期,研究者认为两种伪忽视基于相同的注意定向左偏机制,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们仍存在神经机制的差异。本文主要从两种伪忽视神经机制的异同出发,梳理分析近期研究结果,以期增进对伪忽视的理解。未来研究可以从认知时间进程角度或设计更为完善的研究范式进一步探讨这两种伪忽视神经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