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4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221篇 |
专业分类
12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那些被信任者构成了个体的"信任圈",信任圈的规模可以代表个体表现出的信任水平。本研究考察了在不同交流主题(借钱、正面和负面信息交流)和风险等级下,中国人和加拿大人信任圈规模的差异。对202名中国和加拿大成年被试的调查表明,交流主题对信任水平有影响,在借钱和交流正面信息时信任圈明显大于交流负面信息时;风险等级越高,信任圈越小,在借钱时人们对风险等级尤其敏感;无论分享正面还是负面信息时,中国人的信任圈都比加拿大人更小,而在借钱方面中国人比加拿大人的信任圈更大。可见,人际信任与主题、风险和文化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有关,这些结果对于理解信任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往实践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72.
采用物品命名任务的模式, 对60名2岁、3岁、4岁幼儿的选择性信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更信赖那些正确率高的信息传达者, 形成选择性的信任。这种选择性信任的认知能力在3岁左右出现,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4岁达到稳定。(2)选择性信任一旦形成, 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即3岁以上的幼儿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再见到先前的信息传达者时, 依然能区分出他们。(3)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可以迁移到人际信任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73.
74.
75.
在<文学是圆的>(刊<美与时代>2007年4月)一文中,针对有人说全球化网络化使世界变成平的,笔者依据文学是语言音韵艺术、形式创造艺术和情感体验与传达艺术的构成特点,坚持认为文学是圆的看法.古人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彩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的文学定义和根情、苗言、华生、实义的诗歌定义,早就勾划出这一立体面型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76.
文章通过对当代油画艺术富有个性情感的阐述和对其当代审美观念定位的分析,旨在剖析当代油画区别于古典油画美的典型艺术中显得很个性的丑的因素。油画艺术暗示画者本身的情感释放和心理调节,也体现着画者感情的丰富程度。新的潮流中不可避免地会舍弃了崇高,但同时也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从不同方面用新的视角真实地展示多彩的客观世界和渗透人们感情和需求的主观精神世界,这在艺术领域中具有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77.
国内的西方元伦理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此后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至今已有较大的发展。对其20年来发展的进程、成就、得失和前景的回顾、总结与前瞻,对 相似文献
78.
在先秦文献里,敬时常被纳入德的范畴。但追溯敬的观念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敬在本质上具有很鲜明的情感因素。徐复观先生曾分析指出:周人开始意识到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在秉持这种自觉、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自然地便产生了忧患意识;和 相似文献
79.
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最能体现儒家对人性理解的一个关键词,莫过于恻隐之心。因此,把握恻隐之心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儒家的人性论至关重要。究竟何为恻隐之心?它与孟子提到的其他三种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参见同上])关系如何?近年来,西方学者往往从同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