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儿童对伤害情境的意图认知与反应倾向关系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对他人行为意图的认知,是如何发展变化并如何影响行为反应?该研究旨在从会认知的角度,探讨6—13岁中国儿童在不同伤害情境中对同伴造成伤害性后果的行为的意图认知和反应倾向特点。  相似文献   
382.
蒋建敏  陈世兰 《心理科学》1998,21(3):285-285,282
1引言传统的心理学教学中只重视基本原理的传授,忽略了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教学的师范性特点。学生学习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心理学教学中通过教育情境评析,能够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活生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育情境评析法的基本模式2.1精心选择典型事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增强识记的目的性。创设问题倩境进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启发下,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某些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以及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383.
小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训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胜利 《心理学报》1996,29(3):268-276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特点;并运用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对小学生进行再归因训练。结果表明:小学生把课堂成就归因于努力、策略、能力、基础、兴趣、目的、难度。教法、心境和家境等10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除家境外,均在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中存在显著的差异;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再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变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倾向,增强其学习动机水平,提高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384.
谢悦  贾晓明 《心理科学》2021,(4):1004-1011
为探索高校咨询师面临的多重关系伦理情境、决策过程,对访谈17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见情境主要包括接送礼物承载的新关系、来访者和咨询师除咨询关系外的师生关系、咨询师与和来访者有关的第三人有关系、咨询师在咨询室之外的场所偶遇来访者、来访者有咨询师的联系方式、来访者和咨询师有身体接触等。决策表现为两种:经验主导型,决策时未意识到处于伦理情境只凭经验决策;伦理主导型,决策时意识到处在伦理情境。结论:高校心理咨询存在一些特殊多重关系,心理咨询师需增加具有伦理意识的决策。  相似文献   
385.
为了探讨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发展的成因,本研究以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素质量表为研究工具,对355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2年追踪调查。考察了不同应对方式在学业困难情境和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发展轨迹,以及特质性因素心理素质对于不同应对方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童年期儿童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学业困难和同伴冲突情境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而消极应对方式在学业和人际情境中有着相同的发展轨迹。(2)特质因素心理素质在不同的时间均可以显著预测童年期儿童的积极或消极应对方式。这说明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的发展是情境因素和特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6.
曹科岩  戴健林 《心理学探新》2016,(4):349-353,364
基于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情境压力感知视角,考察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珠三角地区6所高校选取1000名大四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测查,对前、后侧均参加调查的658名被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对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就业情境压力正向调节主动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即感知的就业情境压力越大,主动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387.
基于管理认知视角,系统深入地探讨了环境不确定性情境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具体地,通过质性和量化方法相结合,首先基于意义建构理论(Sense-Making Theory)探寻领导者对于环境不确定情境的感知和解读过程;其次从管理认知视角探讨环境不确定性如何通过高层领导者的管理认知影响战略选择进而作用于领导有效性的过程和路径;最后基于权变思想探讨环境不确定性、组织文化、组织类型情境如何共同作用于领导有效性。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将克服过去领导情境理论研究不足,打通微观和宏观的视角昭示环境不确定性情境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过程和作用路径,揭示其背后深层作用机理。实践方面将为领导者如何有效应对不确定性以及具体领导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88.
绿色助推     
我们人类当前的生活方式不是可持续的。提升可持续性的途径之一是发展更绿色的科学技术, 另一种补充性途径是改变人们的态度、习惯和行为。在本文中, 我们讨论了6种心理技术, 其宗旨是推动或助推(nudge)人们做出更环保的选择和行为。这些心理技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 有些可以远程使用, 如在通知公告中建构沟通信息, 有些则涉及对人们的决策情境做出的改变。因此, 本综述关乎到各行业从业人员, 如市场营销人员、政策制定者、消费者代表等。对于每项心理技术, 我们讨论了其认知和(或)情绪的理论性基础。此外, 我们探讨了目前文献中存在的空白, 并提出了可填补这些空白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9.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02,25(1):14-17
为探究我国儿童的内在公正判断/内在公正观,本研究以内在公正性问题为内容,即以“德性良好者的行为终将得到‘幸运’的回报、德性不良者的行为终将受到‘倒霉’的报应”为线索,编撰了8个道德情境故事作为材料,对318名10-16岁中小学生组成的样本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我国儿童具有内在公正观、能作出内在公正判断,其形成约在14-16岁,宽恕心理和概率经验则可能是对其影响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390.
儿童自我延迟满足心理机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丽珠  于松梅 《心理科学》2002,25(6):712-715
1 引言  延迟满足 (delayofgratification)这一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弗洛伊德 ,他对延迟满足富有创新性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外加延迟满足 (externalimposedde lay ,EID)的情境上 ,即认为当直接满足实现发现障碍或推迟时 ,儿童通过对实际上暂不存在的、需要延迟满足的对象产生“幻觉意象” ,来达到消解紧张和由延迟满足所带来的烦恼 ,并最终度过延迟期限而得到满足。斯金纳在小说《华尔登第二》中也曾阐述过延迟满足的现象[1] 。但延迟满足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确立 ,当属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米契尔 (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