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联合Simon效应是考察幼儿共同表征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本研究采用联合Simon任务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幼儿联合Simon效应稳定产生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人际情境对该效应的影响机制。实验1首先以3个年龄段幼儿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幼儿联合Simon效应产生的年龄阶段,以揭示共同表征能力的发生发展趋势。实验2在实验1基础上以出现稳定联合Simon效应的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考察该能力水平是否受到人际情境的影响及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与3岁相比,4岁幼儿开始出现联合Simon效应,但尚不稳定,5岁幼儿的联合Simon效应达到更加稳定水平;不同人际情境对幼儿的共同表征能力产生影响,相较合作情境,竞争情境对幼儿联合行动的共同表征能力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参考编码理论,并拓宽了对共同表征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32.
"照"在佛教语境中,其缘起关系"弥勒之问",铺展意味宗教情境生成,延续牵涉"止"、"观"工夫。就缘起层面讲,"照"的生成,直系佛学本体论建构——"随照立尘"。而其铺展,一方面指向宗教情境生起,另一方面,意味当修行者达致"自照",佛与修行者即通过光的授受,实现绝对精神的授受和流转。就工夫论细研,"默照禅"侧重的是"照"的隐秘相状,偏向内证、静观的工夫操执模式,天台语境中,"照"与"止"、"观"则是连贯的、整全的工夫相状,"照"生于"止"时,于"观",则提供价值的拳守蕲向,而"观"的展开,即"照"的推进,"智"的获取,即"观"与"照"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3.
张颖  杨付 《心理科学进展》2017,(9):1544-1551
主动性人格(proactive personality)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特质,指采取积极行动去影响所处环境的一种个体倾向。主动性高的个体善于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并且不断地坚持目标。研究者梳理了主动性人格的起源和概念、测量方法,阐述了主动性人格的实施效果、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强化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权变作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完善主动性人格的概念、开发符合时代特征的测量工具、拓展其研究层次与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34.
道德容忍度指对不道德的行为或具有道德指涉性的不同言行的受纳程度和度量方式,它以良知为主体前提,以至诚为本体方法,以权责对等为规范方式,以公正和自由为价值导向。从分类学看,道德容忍度分守德型和无德型两类,前者呈现为零容忍和完全容忍两种方式;后者展开为放纵性、收敛性和否定性三种容忍方式。激励道德容忍度生成的共同心理动力是私利冲动,但其运作的心理机制却存在类型学的区别:权责意识、"不忍"情感和柔热心的整合运作,推动守德型道德容忍度发挥生活情境功能;而无责意识、"能忍"情感和硬冷心,却整合构建起无德型道德容忍度运作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35.
特质激活理论旨在阐明适宜的外部情境如何激活个体的内在特质, 以及这种激活如何促使潜藏的隐性特质表达出显性的行为。文章综述了特质激活理论, 剖析了其从思想诞生到基准模型, 再到拓展模型的两次飞跃, 重点阐释了情境分层、情境特征、激活后果的反馈等系统, 辨析了特质激活的内涵及其与“人-环境”匹配理论、与情境强度理论的异同, 从深化验证、拓展现有理论模型等视角提出未来研究走向。  相似文献   
436.
夏天生  谭玲 《心理科学》2020,(5):1049-1057
采用Hedge和Marsh任务与比例一致性操纵相结合,分别以刺激的空间位置和形状作为比例一致操纵的情境线索,考察刺激-反应联结学习与注意调节在比例一致效应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情境比例一致操纵下,冲突效应的效应量受到比例一致操纵的影响产生反转。表明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在情境特异比例一致效应中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7.
本文简要论述王阳明“致良知”说作为生存论的基本内涵。王阳明将《大学》“致知”之说阐释为“致良知”,同时也就将朱熹藉此所建构的知识世界转换为主体的生存世界。良知作为人的本原性实在在个体的经验生存中的可能“隔断”,成为王阳明“致良知”说的起点;要求去除“隔断”而实现良知于经验生存中的通体贯彻,成为“致良知”的核心要义;“诚意”则是消除“隔断”而确保心体之真实体现的切要工夫。作者因此而鉴别出“致良知”的二重维度。“良知”即是“中体”,即是“未发之中”,故“致良知”即是“致中和”。“中”的实现,即是事物实在之真实情状的还原,即是真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438.
隐喻理解是涉及非字面义理解的特殊的认知形式,一个字面义为假的隐喻表达同样具有有效传达信息的能力。若将隐喻理解过程视为信息的传递和解读,而非简单的真值判定,则它与非隐喻表达并没有本质差别。因此,信息流理论的基本观点在描述隐喻理解上具有优势。本文基于情境理论和模态逻辑对隐喻进行形式化,通过描述源域、目标域内部的信息联系和两个概念域之间的跨域联系,定义一个语句作为隐喻被理解的条件,并通过构造一个隐喻逻辑,得到一些隐喻理解的特有性质,以更好地对一个静态的隐喻理解过程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439.
研究探究假装情境及假装认识对幼儿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发展的影响。实验一考察60名3~4岁幼儿在假装情境下的信念认识任务中的表现,发现幼儿对假装的早期认识的出现要早于对信念的认识的出现,假装情境对幼儿的信念认识没有直接促进作用。实验二对42名在信念认识任务上表现不佳的幼儿进行假装认识训练,结果发现假装认识训练促进了幼儿的信念认识,促进效应须经历一段时间才显现。研究支持假装认识在心理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假设,但潜在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40.
孙晓玲  邱扶东 《心理科学》2008,31(1):147-151,96
研究探讨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自我设阻倾向与运动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自我设阻影响着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情绪和运动绩效;情境性自我设阻在特质性自我设阻和运动员赛前焦虑、运动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研究最后分析了自我设阻作用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绩效的可能心理机制,并提出了自我设阻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