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审美活动需要主体从世俗烦恼中解脱出来,以一颗自由活泼灵动的心去感受事物,使主体与客体密不可分,完全融为一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山水田园诗歌是最能体现这一审美过程的作品。而西方的现象学和中国道家哲学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审美主体保持心灵的虚静上却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2.
63.
中吲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对江苏宗教工作提出了新自勺更高受求。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 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64.
改革开放为我国伦理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与我国改革开放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总体格局相融合,我国伦理学在过去40年经历了从摸索性发展到稳健性发展的转型升级,目前已经迎来即将强起来的光明前景。由于被深深地打上了苏联伦理学理论模式的烙印,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伦理学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有较大的变革空间。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伦理学界逐步改变了这种状况,致力于在伦理学研究领域全面发力、用功,从而形成了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伦理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伦理学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要实现中国特色伦理学的繁荣昌盛,我国需要有一支数量达到相当规模的伦理学研究队伍,更需要培养一批伦理学大师。我国伦理学目前还处于积聚发展潜能和呼唤大师的阶段。  相似文献   
65.
姜卉  王玉婷 《心理科学》2018,(6):1416-1422
采用地震后建筑物倒塌,被困人员转运的任务情景,以99名消防指挥系大四学员为被试,研究个体情境意识和团队情境意识的关系,以及社会网络关系中的网络密度和结构洞指标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情境意识与团队情境意识不相关,即团队情境意识不是个体情境意识的简单相加;(2)共享情境意识对团队情境意识有负向影响:个体情境意识之间的差异越大,团队情境意识就越高;(3)对于网络密度较大的团队,结构洞对共享情境意识和团队情境意识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4)对于网络密度较小的团队,结构洞对共享情境意识和团队情境意识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社交焦虑在自尊和网络过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公我意识调节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的直接作用。相对于公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直接效应对公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更显著;(4)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还受到个体私我意识的调节,相对于私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私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显著。  相似文献   
67.
对西方主要的死亡心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分析,不同的死亡心理研究在研究传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可以总结出死亡心理的核心内涵:外部防御和内在成长。对死亡的抽象认知产生死亡焦虑,死亡焦虑产生死亡恐惧、自我保护、外在价值导向等外部防御反应;对死亡的具体认知产生死亡反省,死亡反省产生死亡接受、亲社会动机和行为、内在价值导向等内在成长反应。作者以死亡心理的两类反应为框架,综述了近5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并对该领域当前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
刘晶 《学海》2015,(1):169-176
在当今被冠以风险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社会、后工业社会等不同称谓的变革时代,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充满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治理场域。建立学习型政府和提升公共行政实践相关主体的学习能力,构成了思考和回应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场域的关键。情境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隐喻,其具有社会协商性、知识建构性、变革与创新性、同情境的适应性调适和促进生成自组织现象的潜质等特征,不仅有助于增进多元公共行政实践主体的存在论意义,同时对于实现合作治理和最终建构公共行政实践共同体也发挥着重要意义。情境学习这一新隐喻的实现,需要进行一场涉及公共行政领域个体、知识观与组织观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变革。  相似文献   
69.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尤其重视对中国人空间意识的揭示,并用多个篇幅加以阐述.在他看来,空灵、充实、虚实与意境等范畴是与中国人的空间意识相联系的,只有通过对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的探索,才能有机地把握艺术的自由灵动之美,展示艺术追求的无限空间,体现中国人“无往不复”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70.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4-4
新华社拉萨7月2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25日至27日在西藏调研。他表示,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