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5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音乐对幼儿身心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实验法探讨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对幼儿时空推理能力的影响,并试图探究“莫扎特效应”产生的机制.采用相同唤醒度和情绪效价但不同结构化和周期性的三首音乐为刺激,共342名大班幼儿参与实验.结果显示:高度结构化、长时程周期性的莫扎特音乐K.448显著提高了女童时空推理能力,而在男童未发现此效应;而不具备高度结构化与周期性的科普兰“猫和老鼠”类似无声静息,对幼儿时空推理能力无显著影响.综上,产生“莫扎特效应”,音乐需具备长时程周期性和高度结构化特点,支持“直接启动说”理论.  相似文献   
102.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未来,你是谁?"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有两个子命题:第一个是"未来,你想要自己是谁?"第二个子命题是"未来,你可以是谁?"我l7岁时,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土木科系。就读土木科系以后,我碰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个选项,我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开始有一个"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那个时候,学校有一位风云人物叫李骥。有一天,在李骥的乐团练习时,我刚好从外头经过,发现这个乐团鼓手好、贝斯好、吉他好,但是如果能够加进一个  相似文献   
103.
《中论》和《顺正理论》,分别是中观派与说一切有部的代表作。两派都认为,佛所说的因缘观是非一非异、非生非灭的。基于这样的因缘观,中观派认为一切法本性是空的,而有部却认为一切法是实有的。而两者差异的根本,在于是否认为生相是实有的。在《顺正理论》看来,生相是在外缘摄助下启动的“无障胜因”,它是果法的直接内因。它推动果法从未来世进入现在世,从而成为与原有外缘相分离的缘已生法,即外缘与果法有“非一”的关系。但从没有外缘果法不能产生的角度来说,两者有“非异”的关系。相反,由于中观派不承认作为中间环节的生相实有,所以因与果是直接的相互系属的关系。由于系属故相待,所以因果本性皆空。但与《顺正理论》比较后可知,《中论》实际上只指出了因果的一、异关系不能成立,却没有进一步很好地解决因与果的非一、非异关系,所以才对因缘法作了本性是空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4.
偷换与诡辩     
(一)偷换儿子对父亲说:“爸爸,老师要我用‘爱戴’一词造句,我写的是‘我爱戴花帽’。老师说我写的不合要求,要我重写。”父亲说:“笨蛋!老师是教育你要艰苦朴  相似文献   
105.
王亚荣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0-81
义净西行求法,圆满归来,学业冲博,精通梵学。回国后曾任国立译场译主,兢兢业业工作十余年,其翻译水平和成就得到后世认可。他终生学律、持律、传律,所译代表作品以律学经典为主,包括7部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学典籍,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106.
"作为方法的《论语》研究"不仅拓展了《论语》及孔子思想的跨时代生命力与跨文化视域,其自身亦可成为能动的主体来推动研究者主观立场下的哲学、思想或学说。近现代日本哲学思想家武内义雄、和辻哲郎、白川静的《论语》研究亦呈现出作为方法的一个侧面。武内的《论语》研究奠基于文献考据学与思想史学,并以后者阐明《论语》最古层的思想,借此建构自身的中国思想史。和辻的《论语》及孔子思想研究虽采武内的最古层说,但对《论语》结构的分判与武内不同,而采自身伦理学的立场,其判释基准并非"思想的变迁史",而是"在于关系(共同体、共同文化圈)之中"。不同于前两者,白川静以自身文字学体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观来研究《论语》,认为孔子的思想不应和殷商以来的宗教、巫术完全切割。此种带神秘主义色彩的孔子形象与武内、和辻的作为理性主义者或伦理学家的孔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40年代,钱穆与缪钺就战国秦汉之际的"新儒"展开讨论商榷。钱穆揭橥"新儒"之说,并从宇宙论方面揭示其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缪钺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强调阴阳家对"新儒"及秦汉思想的作用。钱穆和缪钺"新儒"说具有不同的问题意识,也存在着方法论的差异,彼此又有吸收借鉴,对现代儒学研究和当代语境中的"说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詹文杰 《世界哲学》2017,(5):106-114
按照柏拉图的《斐多》,获得知识首先意味着灵魂自身的净化,其次意味着灵魂对于纯粹实在或诸理念的回忆,最后意味着借助"假设法"或命题推演的方法而不是借助经验观察来探究实在。本文从这三个方面阐释了《斐多》中关于知识之获得的论述,从而说明柏拉图在写作这篇对话录之时关于认知和知识所持有的基本思想。本文同时还反驳了陈康的一个主张,即《斐多》提及了比"思维"更高级的所谓"理念直观"。  相似文献   
109.
寺庙拾趣     
喇嘛的名片在曲德寺,旦增喇嘛对我们的到来极为欣喜,换了新袈裟和我们合影留念。正手忙脚乱之际,同行的两位女记者飘然而至。我把她们拉到旦增喇嘛身旁,呼喊着让按快门,谁料旦增喇嘛视若无睹,抽身而退。我正不解之时。  相似文献   
110.
普陀夜遇     
许颖 《佛教文化》1993,(1):25-25
明天就要离开普陀山了,心里怅怅的。傍晚,我查看着普陀地图,发现一个叫“杨枝庵”的小庙,导游没有安排,而且离驻地很近,便决定独自前往。从杨枝庵出来,天已经全黑了,在那里,慈祥的老方丈让我随众做了趟法事,虽然感觉新鲜,却累得腰酸腿乏。下山的路还算宽阔平坦,可因为没有丁点的光亮,只是一道绵延的黑暗。我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其中穿行,尽管心中极肯定,在圣洁的佛地是不会遭遇到任何恐怖和伤害的,却也不免惴惴地落脚,惴惴地因轻微的风吹草动而四处张望。好容易走到了可以望见海面的岔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