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蒙学典籍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内蕴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也含有道德解约的自我背反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发展,蒙学典籍立论的道德信念及其基本规范已不适应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要求,资之以蒙学典籍进行的少儿道德教育不宜采取全盘灌输方式.蒙学典籍教育中出现的"有用却又不能搬用"的矛盾和困境,呼唤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52.
视觉的悖论是由"看"与"被看"、权力和权利、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等相反相成的关涉组成的混合体."看"与"被看"既反映出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张力关系,也逐渐表现出其权力变化的趋向.通过权力和权利作为视觉伦理关系的两极,可以清晰地看到隐藏在视觉背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的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的失衡必然带来视觉互动过程中的伦理偏差,过度强调视觉的形式设计必然会影响到视觉本身的传达效果,消解视觉的意义关怀所在,也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视觉的伦理关涉和悖论后面,我们更需要寻找到实质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53.
罗素悖论是逻辑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悖论,它对现代逻辑的推进和完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学界对罗素悖论提出的背景和逻辑学界的研究状况了解不多.在罗素悖论提出之前,逻辑学家施罗德、策梅罗等就已经展开了对罗素悖论及类型理论雏形的讨论.不少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如弗雷格、罗素、胡塞尔和维纳等都对这两人的贡献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54.
身体作为整个时尚活动的中心,在消费时代受到时尚系统的深刻影响。在对时尚的追逐中,身体的"被解放"只是一种表象,而根植于这一现象中的是关于身体的悖论:一方面主动引领时尚又被时尚所塑造,另一方面主动进行着身体美学实践又被欲望所驱使、被商品逻辑所规定,这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身体;一方面光鲜动人、被无限爱怜,另一方面只是作为物品、符号和资本,这是一个外在和内在相矛盾的身体。因此,时尚消费中它是一个表面被"解放"、其实被异化了的身体。  相似文献   
55.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科伦理学》(以下简称《伦理学》)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幸福观:涵盖论(inclusive notion)认为幸福是各种德性与外部善的复合体,理智论(intellectualist notion)将幸福完全等同于思辨。已有大量的笔墨用于辩论亚里士多德究竟同意哪种观念以及这两种观念是否和怎样能够调和起来。相关的一个争论是《伦理学》是否以及如何是一个统一的、延续的作品。因为许多注释家支持这种观点: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第1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阐述了后现代哲学的基本主张和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根据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哲学上的逻辑悖论,得出结论:后现代主义不可能发起和领导反对科学主义心理学主流地位的科学革命,也不可能将心理学统一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功用是提供最彻底的批判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了追求积极情绪可能给个体带来消极后果, 即个体越追求积极情绪, 他们很可能越体验不到幸福, 并称之为“追求积极情绪的悖论”。当个体把追求积极情绪作为目标时, 可能会(1)为个人的快乐设定过高的标准; (2)通过不恰当的活动去获得快乐; (3)监控获得快乐的过程, 妨碍了沉浸体验。这三个心理过程导致了“追求积极情绪的悖论”。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全面揭示追求积极情绪的后果; (2)揭示追求积极情绪导致消极后果的生理神经机制; (3)追求积极情绪的跨文化研究; (4)探索正确追求积极情绪的方式。  相似文献   
58.
弗完全理论通过限制排中律的使用,弱化经典逻辑,采用非经典的三值语言来处理语义悖论,最终使得形式语言能够一致地包含自身的真谓词。文中我们讨论了弗完全理论的两种基本形式——基础的弗完全理论和高级的弗完全理论。基础的弗完全理论引入了"真值空缺"的思想,认为句子除了真假之外还有"既不真也不假"的第三值,像说谎者这样的语义悖论语句就落在真假之空缺中,该理论借助于对不动点的归纳构造过程证明了形式语言中真谓词的存在性。高级弗完全理论在前者的基础上引入一个适当的条件句,定义了一个"更强的真",发展出了既满足真的素朴模式又具有不动点解释的、一致的高级弗完全理论。  相似文献   
59.
这篇文章旨在给出名为"语丛 1"一书中的"郭店残本"详细的哲学释义。这些残本已经被按照纯物理标准被加以分类。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残本可以被解释为与概念分析问题相关的精致的论述。因此,语丛 1 可看作是具有某种分析哲学和逻辑分析意味的非墨家论述。语丛 1 中一个显著的特征也遍布着对逻辑悖论的兴趣。  相似文献   
60.
归纳接受与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立文 《现代哲学》2006,3(2):120-125
归纳推理的结论进入知识集合的时候有一个“跳跃”的过程。根据什么规则接受归纳结论是归纳逻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概率接受规则与知识集合应当满足的一致性条件和演绎封闭条件之间存在着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性导致了抽彩悖论。该文介绍有代表性的归纳接受理论,指出归纳接受问题对归纳逻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