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142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小学儿童尊重行为与人格、班级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56名北京市两所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小学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小学儿童尊重行为问卷、国内修订的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和班级环境问卷,考察小学儿童尊重行为的特点,并探讨人格和班级环境对尊重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总体尊重行为和其中的理解欣赏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城郊差异;(2)尊重行为与人格各维度具有显著的相关,与班级环境中除了竞争气氛之外的其他四个维度都有显著相关;(3)人格的宜人性、谨慎性、情绪性和开放性以及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能够显著预测尊重行为,人格和班级环境的不同维度对于尊重行为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力;(4)小学儿童的班级环境可以归为三种类型:积极型、一般型和问题型,不同类型的班级环境在尊重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92.
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的编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青少年的人格结构并编制适合青少年使用的人格量表.以词汇学研究建立的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以及用于成年人的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为基础,经过青少年被试按照其理解能力和表述习惯重新修订QZPS的项目后,2827名初一~高三的学生完成了包括215个项目的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初版,经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青少年的人格由七个维度、19个二级因素及三个综合性维度构成,QZPS-Q最终由111个项目构成.研究结果支持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模型,同时也体现了青少年注重成就和才干及侧重外在表现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893.
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人格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关系,及其对客观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与客观绩效显著负相关,情感耗竭在工作压力和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外向性与情感耗竭、成就感低落显著负相关;尽责性与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显著负相关;宜人性与工作压力、人格解体维度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是宜人性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工作绩效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94.
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问卷测量了山西省太原市某高校268名大学生,探讨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的关系,同时考察叙事传输和化身认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神经质人格可以显著预测叙事传输和MMORPG游戏成瘾。(2)叙事传输在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叙事传输和化身认同在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神经质人群的确存在较高的网络游戏成瘾风险,且叙事传输和化身认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5.
1920年,在反孔思潮中,梁启超率先标榜孔子,着力发掘其人生哲学的价值。这是他"欧游"后现代性反思的结果。借助西方人格主义哲学观,梁氏建构了孔子人格主义哲学体系,包括人格的内涵、实践修养以及孔子的人格表现。其目的在于使现代人以孔子为人格典范,成就现代君子,以对治现代性所带来的人格异化,弥补现代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896.
俞磊 《心理科学进展》1994,12(2):40-446
鉴于其极为明显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人格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癌症人格与冠心病人格的研究,近几十年来始终是心理学热点领域之一。但由于研究范式、测量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至今绝大多数研究存在严重局限。Eysenck、Grossarth-Maticek等多年来在这一领域内作了系统研究,并且近年来报告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他们的病理性特质思路的研究;(1)人格分型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和对理论基础的考虑;(2)总体介绍其大样本、前瞻性、追踪研究;(3)总结介绍其对疾病倾向人格的治疗研究;(4)吸烟、机体变量与疾病倾向人格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97.
高峰强 《心理学探新》1990,(2):16-18,31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大惑不解的事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茶话会,过后有的津津乐道吃的糖果、喝的茶,有的则饶有兴致地大侃与会者的言谈、举止;看完一场申影,有人大加褒奖,有的人着力贬斥,拟或争个面红耳赤。为什么人们会得出如此大相径庭的结论呢?  相似文献   
898.
人格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幼儿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是幼儿人格构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她们的人格品质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解幼儿教师群体人格特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师生——未来幼教师资队伍的良好人格特征,我们开展了“面向21世纪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本调查报告是该项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99.
仁是孔子理想社会关系的概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仁学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历来讨论仁的内涵的论著汗牛充栋,但仁的内涵似乎越来越难于把握。本文认为,仁是孔子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所能意识到的人的美好的本质力量的概括,也是孔子理想社会关系的概括。前者也是君子人格的具体表现,后者又是个体自觉地对社会群体肩负责任的实践行为。作者以《论语》中孔子论仁的材料为依据,把有关论述进行排列组合,从中发现凡是孔子那个时代意识到的人的美德与能力都属于仁的范畴。作者认为仁构建了孔子理想的社会关系,构造了君子的人格,仁的基本内涵不止属于孔子以及孔子之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属于人类遥远的未来。  相似文献   
900.
孔子心目中的"圣人"要求德、位兼备,而在孟子那里则更加注重于对德的要求。孟子所论"圣人"与孔子有所不同,可以说是孟子因应了从"犹秉周礼"至"杀人盈城"这一现实的形势、因应了"距杨墨"这一思想层面的形势以及为更加便于教化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于孔子、孟子之间,从郭店楚简《五行》篇"德之行"五与"行"四等论述看,其中就已有了突出"圣"之德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