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495篇
  300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目的抽样选取成都市、绵阳市及西昌市19名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主题分析,共提炼出一级主题5个:(1)患者有基于移动医疗的自我管理需求;(2)基于移动医疗自我管理平台期望载体及形式;(3)基于移动医疗的医疗或行为管理需求;(4)基于移动医疗的角色管理需求;(5)基于移动医疗的情绪管理需求。患者对基于移动医疗的自我管理平台有较高接受度。可设计开发易用性与隐私性强的移动医疗平台,通过提供疾病知识、线上诊疗、疾病监测与心理社会支持等功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2.

老年社会护理机器人其拟人化特征涉及的欺骗性问题始终存在争议。批评者坚持认为机器的拟人化所带来的一切都是假象从而不断质疑护理机器人的欺骗属性,辩护者认为拟人化特征是促进人机融合的必备要素但却未提供有力的合理性证明。聚焦人机多个主体的协调融合,揭露背后欺骗即是背叛,进而为护理机器人不会也不应该存在欺骗补充了有力的证据,并从完善用户知情同意、加强用户自主权、制造商承担举证责任等方面提出防范“欺骗”风险的路径,为辩护的开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153.
视域性是意识行为的一个本质特征。目前学界对感知意识之视域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视域和外视域。本文将依据新近出版的胡塞尔著作,结合新近有关"弱想象"的研究成果,力图呈现一幅关于感知视域的更全面的图景。本文第一部分将展示感知意识视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滞留和前摄;第二部分分析由感知的本质构成要素"动感"所构成的身体权能的视域,胡塞尔在此区分的动感的两种基本功能对于接下来的阐述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分析视域意向性与身体权能性视域的共同作用,内视域和外视域即是由这种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视域的可能性;第四部分引入由"弱想象"构成的情景式想象的视域,最后将考察上述几种视域共同作用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4.
丁四新 《现代哲学》2020,(3):130-140
"天下之言性也"章是《孟子》一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1)从朱陆异解到近来,学者的意见大抵分为两系,一系认为孟子对于"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三句持肯定态度,朱子、焦循、俞樾、杨伯峻等属于此系;另一系认为孟子对于此三句持否定的态度,陆象山、毛奇龄、徐复观、裘锡圭等属于此系。两派学者对于《孟子》此章的解释大殊。(2)竹书《性情论》(即《性自命出》)的公布,引发了对于《孟子》此章含义的重新探讨。裘锡圭等认为援引竹书来解释《孟子》此章是有效的,但可能未必如此。竹书"室性者故也"之"室",应当读为"实";"故"在竹书中是一个褒义词,指有为或有目的的活动,具体指诗、书、礼乐"三术",而非诈故、巧故之义。(3)对于"天下之言性也"三句,孟子持肯定态度;"肯定系"的解释是可取的。朱子等人的解释带有时代特征,也未必尽是。"故"当训为"本故""本然","利"当训为"顺利"。孟子的意思是说,天下之言性,不过是以其本故来谈论其善恶罢了;若以性之本故谈论其善恶,那么在思考、判断其善恶问题上即应当以顺利其性为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5.
莱辛在《拉奥孔》中依凭时间与空间的框架探讨了诗与画之界限,从而提出了"包孕性顷刻"这一命题。而在建筑的领域中,该命题则可以作为一种范式而给建筑艺术的新阐释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56.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插入客体特征辨别或视觉搜索次任务,探讨基于客体的注意和基于空间的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外部特征绑定表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单特征相比,两类次任务均对外部特征绑定的记忆成绩损耗更大。这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外部特征绑定的表征比单特征消耗更多基于客体的注意和更多基于空间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7.
《孔子研究》2008,(3):61-68
北朝时期,家学由父祖、子孙世代相承,这对于世族门第的维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家学以儒学的传授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朝文武兼修、儒玄并用、兼综儒释道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与社会环境、文化交流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8.
159.
狄百瑞在对新儒家思想史的研究中,采取了"内在的研究进路",侧重于儒学原典的阐释和思想资源的重新整理,构建了以新儒学思想为主导的宋明思想史图景,把美国汉学研究从早期注重思想与现实生活的互动,转向注重思想体系内部存在的概念的分析。他的这一研究方法被学界定义为"观念史派""翻译诠释性派""学谱编撰学派",这些定义方法批判并试图解构狄百瑞学派所建立的以新儒家思想史为主导的宋明思想史研究谱系。狄百瑞的研究较多地受到黄宗羲和钱穆的影响,他认为在宋明以来的新儒家思想中,存在着先知、自由、民主、理性、社群的元素,他主张开展包括儒家思想与欧美传统等多文明之间的对话,解决世界性的发展困境。本文就狄百瑞对于新儒家思想史采取的"内在的研究进路"和学界对此所作的批判作一探索性的梳理和辨析,探求狄百瑞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160.
翻译伦理有"多元论"和"一元论"之分。"多元论"从文化间性理论出发,将翻译伦理当作动态的,情景性的概念,认为翻译事件的意义取决于翻译的处境、功能以及翻译与其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却混淆了翻译伦理和一般的实践伦理之间的区别,忽视了翻译伦理的普遍性和恒常性。与此相反,"一元论"以"再现伦理"为代表,强调翻译的"语言性"本质,主张译者行为回归翻译本体和翻译对象(源语文本)的语义范围,却忽视了翻译事件的历史性与情境性,以及由此衍生的翻译伦理的多元和动态。多元论和一元论因视角不同,方法互异,而各显利弊,共同构成了翻译伦理的整体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