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0篇
  10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社会情境中的控制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昫澄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860-1868
控制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传统的控制感理论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中的限制因素(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现实因素)对控制感的作用。次要控制理论、可协商命运观和控制感补偿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社会情境中的个体控制感进行研究。次要控制理论主要强调在低控制情境下个体通过自身调节接受客观环境以获得次要控制; 可协商命运观则认为亚洲文化下的个体在承认不可改变的环境作用的前提下依然坚持自己有限的能动性以此获得控制感; 而控制感补偿理论则认为当个体处于低控制环境之中以致个体控制感受到威胁时, 个体会通过一系列方式针对控制感缺失进行补偿。本文在对三种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中国控制感本土化研究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32.
《老子指归》是西汉末年的隐士严遵对《老子》的注解与发挥.作为卜筮者的严遵,其著作留下了不少易学的印记.其一,“神明”、“太和”意涵取自《周易》,以证其虚无之指.其二,“性命”的思想源自于《易传》的“各正性命”之说,为发展《老子》“自然无为”思想提供依据;其三,“感通”的思想亦受启于《周易》,给“无为而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33.
在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中,“性”和“情”及其表达的思想特别引人注目,这不能不使我们重新思考传统文献特别是《荀子》中“性”“情”思想的含义。荀子论性,一面认同性乃自然成就,一如白纸;一面又认为它既有恶的倾向,又有善的倾向。荀子论情,是把它放在后天的位置上,并赋予广泛的内容,使之具有善恶一体、两端相对的特征。荀子论性情关系,一个在先,一个在后,经由心的统摄而联为一体,没有性,情无所出,没有情,性无由见。荀子的所谓性恶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情恶论,这一层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934.
广义的圣人观包括三方面问题:(1)何谓圣人?(2)人能否成圣?(3)如何成圣?在 王阳明以前,中国古代学者一般比较关注后两个问题,并将之规约为:“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王阳 明经历早年成圣实践的失败,开始自觉反思“何谓圣人?”亦即圣人本质的问题。他将圣人本质规 定为纯德性方面,剔除了宋儒(如朱熹)所尤为强调的知性因素。由此,他还对有关圣人观念做了 澄清,这种努力的结果是,在中国圣人观的逻辑发展上完成了“为圣人祛魅”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35.
藏密"大中观(dBu ma chen po)"诸派,是指在根本见上与"普通中观见"不同,持"本元心(gnyug-mavi-sems)即如来藏胜义有"思想的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朗派等派别。虽然它们的根本见相同,但由于所依密乘最高法门不同,形成了名异实同的"最高见":宁玛派以"大圆满见"为最高见,萨迦派以"道果见"为最高见,噶举派以"大手印"为最高见,觉朗派以"六支瑜伽"为最高见。但它们都认为,作为生命本体的"本元心"在结构上体性相用合一,在体证上见修行证合一、因果道合一;认同心风不二、佛我不二、轮涅无别的本体生命观。从而建构了以"即身成佛"为最高追求的藏密生命本体哲学。  相似文献   
936.
21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一是通过澄清关于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及其《资本论》编辑工作的误解,阐明恩格斯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新世纪共产主义思想原则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依据的重要意义,表明恩格斯编辑整理的《资本论》的忠实性和可靠性;二是通过重新发现恩格斯在经济、社会和历史研究上的学术成果,强调其经济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贡献,其社会学思想对城市社会学、环境学和女权主义研究等社会学相关学科的启发和意义。这些研究既提供了如何从为人熟知的恩格斯著作里深入理解其理论精髓的思路和角度,也示范了如何从未被重视的恩格斯作品里发现与当下现实和研究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937.
《道德经》自问世后,注疏者代不乏人,据有关学者研究考证,从古至今,《道德经》注疏约有2000种,而成玄英的注疏当为其中的代表之作。成玄英作为隋唐重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很多重要的思想观点都从《老子道德经义疏》中反映出来。本文针对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的“生命观”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38.
性命原为先秦儒学的重要范畴。《易传》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在这里“性”是指心理与精神方面的禀赋和个性;“命”指三命,即天的给予或决定。《太上老君内观经》解释说:“从道爱生谓之命,自一禀性谓之性”。意谓人从道,元气所禀的生命本元,谓之性命。性命双修,是内丹的根  相似文献   
939.
张霞 《管子学刊》2004,(2):82-85
本文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渊源,着重分析研究《管子》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并着重对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对当代的启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40.
尤尼斯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尼斯等人关于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观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认为社会参与活动构成青少年公民同一性、政治和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基础,而对人性和社会的尊重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让个体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培养起这种尊重的品质。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观是对艾里克森和柯尔伯格理论的继承和超越,但有关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