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郑杰文 《管子学刊》2006,(4):68-74,116
墨子在鲁国自创学说,曾与多人辩论;然后曾至齐、越、宋、卫、楚等地游说,宣传“非攻”等思想主张。墨子晚年游说楚之鲁阳文君,止其攻郑,并老死于楚之鲁阳。  相似文献   
42.
弘法 《法音》2006,(3):31-32,33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出现各种不同的说法,甚至是不同的“流派”,诸如哲学说、科学说、教育说,可算是丰富多采。孰是孰非此处暂且勿论,因为它们产生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弘扬佛教的教理、教义都起过积极的作用。时下广为流行的“佛教是文化”说,我们很有必要予以厘清、界定,因为这实在太有现实意义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赵朴初会长敏锐地指出:“现在有一种偏见,一提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有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1]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3.
在中医发展的长河中,戾气学说突破了“百病皆生于六气”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温病病因理论,包含着科学革命的胚胎,也早于现代医学的病原体学说200多年。但直到现在,戾气学说却仍然停滞于初创时期而未能在中医理论体系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本文就造成这种局面的必然性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4.
本文尝试从教育学的视角,对王重阳的道教义理加以分析,认为它是以儒、佛、道三家的文化核心为主体而组成的一个稳定的精神流程。它以对个体的生命关怀和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为基本旨趣,以立人、达人和陶冶人格为核心内容,形成一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平衡的深层文化机制。王重阳道教义理所体现出的教育意蕴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伦理和当今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5.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对特殊概念,后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考察其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我们认为它们并非玄之又玄的东西,而是历代先民对自然现象中的规律的抽象与总结,闪烁着中华民族理性与智慧的光辉,指引着后人认识自然的道路。  相似文献   
46.
吕坤身处晚明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之时,对导致政府财政危机的各种弊害如对地方之增派、矿监税使四出搜刮民财等提出批评,由对当世弊政的抉发及于对君之职分、治民之术等问题的思考.在修身方面,吕坤以求仁为中心,对天地、圣贤、世运、性命等与修身有关的问题都有深入阐发.学问特点在博学与体认结合,下学与上达结合,积累与心悟结合,乐学与忧勤结合,强调高远境界与实地功夫的统一.  相似文献   
47.
于慎行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史学家,其佛、道思想生动而集中地反映了晚明时代的思想风貌.于慎行参禅学佛,但对佛教现状多有批评.他探讨了佛经的翻译问题,援引佛经义理来诠释儒家经典.于慎行严格区分作为宗教组织的道教和作为学派的道家,除开晚年,他对道教基本上抱持相对疏离的态度.他服膺黄老之学,以无为政治为其施政理念,同时也深受老庄学说的影响.于慎行主张以儒家为主导,统摄佛、道,实现三教融合.  相似文献   
48.
道教的教理、教义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历代高道大德都对此做出了贡献,这其中就包括东晋时期的葛洪.下面,我们来对此做一个简单讨论. 一、葛洪以"玄"释"道",发展了先秦<老>、<庄>的形上学思想 葛洪在道教义理建构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论述了道教由人事通向天道的实践之路.道作为终极的本体,是不可言说的.  相似文献   
49.
郭武 《中国道教》2009,(4):40-41
"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艺术家,擅长绘画与书法.他的本名为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因见证明王朝灭亡,故曾看破红尘而出家隐居;其书画中"八大山人"的落款,既似"哭之",又似"笑之",由此而得称绝笔.本人近读民国延寿居士编<青云谱志>,从中得知"八大山人"实际上就是净明道(又称"净明忠孝道")之青云谱(又作"青云圃")道院的兴建者朱道朗,且此人还开创了净明道的一个支派--青云派①,详如下.  相似文献   
50.
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都梁(今湖南武冈县)人,或云仪真人、盱眙人。约为宋末元初时人~①。其著述甚丰,计有《太上升玄消灾护命经注》、《太上大通经注》、《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太上老君说清静经注》、《全真集玄秘要》、《道德会元》、《中和集》、《三天易髓》等。其门人还辑有《清庵莹蟾子语录》六卷。《玄教大公案序》曰:“清庵李君得玉蟾白真人弟子王金蟾真人授受,为玄门宗匠,继道统正传,以袭真明,亦多籍见行于世。”~②其《中和集》卷五亦有“密意参同白玉蟾”句~③,可知李道纯为金丹紫阳派之嫡系。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