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92篇
  7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以达浦生阿訇为例,具体分析了其生平实践中蕴含的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国家认同生成的社会框架,以及其个体实践中三种认同的互嵌与互惠。这展现了近代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特征,揭示了现代背景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成功的原因,彰显出达浦生阿訇不愧为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62.
高媛 《天风》2018,(11):F0002-F0002
2018年1O月17日,中国基督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兼总千事阚保平牧师应邀到金陵协和神学院,作关于基督教中国化的讲座。阚保平牧师从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等方面为大家解析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旨在通过讲座,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金陵的区域优势和独特的文化环境对基督教中国化进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63.
群际偏爱是在群体内或群体间产生的,在评价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对某个群体明显偏好的倾向。内外群体偏爱是群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对内外群体偏爱的实证研究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对群际偏爱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虽然有很多理论都可以解释群际偏爱的现象,但是社会认同理论是能够同时解释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偏爱的比较全面的理论,因此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对群际偏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和根本价值取向,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为借鉴,反思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并观照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和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愿景和价值追求,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65.
蒋奖  张雯  王卓  鲁峥嵘  许燕 《心理科学》2011,34(3):686-691
为考察工作场所排斥问卷(WOS)在国内的适用性,以及不同性别员工在遭受工作场所排斥后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状况,采用中文版WOS对437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9题版WOS为单维结构,信效度良好;(2)性别在工作场所排斥与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由此,修订后的中文版WOS可以作为评定工作场所排斥的工具使用;女性受工作场所排斥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6.
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其核心就是社会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在促进社会群体的认同中起着主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社会思潮多样性的背景下,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通过核心价值观认同,来促进社会认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公共政策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大众文化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7.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2014,37(4):834-839
本研究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面孔吸引力和表情对正视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基于面孔参照,被试普遍偏好正视面孔;相对男性化/厌恶和生气/低吸引力的面孔,被试更偏好女性化/高兴和中性/高吸引力的正视面孔;实验2基于观察者参照,总体并未表现出正视偏好;对低吸引力/中性表情/男性化面孔更偏好斜视面孔。  相似文献   
68.
以59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群体相对剥夺与网络集群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以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为中介变量的双路径模型及群体认同在双路径模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群体相对剥夺显著正向预测网络集群攻击行为;(2)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在群体相对剥夺与网络集群攻击行为之间有中介作用;(3)群体认同在群体相对剥夺通过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影响网络集群攻击行为的双路径模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9.
士大夫兼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儒家士大夫的丰富思想光谱,源于其不同的身份认同,以及与此相关的价值取向、思想视角。"士"的独立性、理想性与"大夫"的依附性、现实性,使得儒家学者形成不同的思想形态,导致旨趣各异的学派形成。孟子、荀子的思想差异,就是源于其不同的身份认同。孟学、荀学在良知自觉与礼法制度、王道与霸道、为师与为臣等方面均形成思想差异,均与他们对"士大夫"社会身份的理解与认同相关。  相似文献   
70.
全球化时代下,现代国家大都面临着多元宗教共存的社会现实,这就形成了以宗教为载体的次级共同体与以公民身份为载体的统一国家共同体之间相互融合,不断调适的互动.直接表现为,公民群体在具有多重身份、多重认同取向的时候进行身份选择的情形,其要点在于“宗教多元的公民社会与国家统一的平衡关系问题”.而在此身份选择的进程中,宗教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形成了“一体双元”互动模式,即以利益-制度关系为基础赞同与否互动和以文化-心理关系为基础的归属与否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