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3~9岁儿童人格特质稳定性理解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情境故事法对281名3~9岁儿童对不同类型的消极或积极特质稳定性的理解进行了个别测查,使用了“性质-类型-性质”的特质推理研究范式,任务涉及跨时间稳定性和跨情境一致性两个层面的考察。五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9岁儿童对于特质稳定性的理解表现出随年龄发展稳定观不断增强的趋势,4岁可能是儿童特质稳定性理解由不成熟向成熟方向发展的关键点;此外,研究验证了年龄与特质性质的交互作用,也发现了问题类型和特质类型对特质稳定性理解的调节作用。这些特点与年幼儿童获得的心理知识和对特质发展影响因素的觉知有关,也可能与整个文化系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2.
当前解释性别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取向:生物学取向、社会化取向、认知取向。近年来,生物学取向日益受到关注并得到认可和接受。解释性别发展的生物学取向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视角,即进化心理学和进化发展心理学、跨物种比较等远端进化解释,以及行为遗传学研究、染色体异常研究、荷尔蒙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研究等近端解释。本文总结阐述了这些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指出了进化心理学研究、行为遗传学研究、荷尔蒙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脑成像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展望未来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73.
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市某所大学826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和新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约占1/4;2)用贝姆的分类方法,双性化大学生在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情、灵活性人格特征上均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可见,双性化性别角色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人格特征。按照B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A.Samuels的分类方法,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格特征上,正性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均高于负性双性化大学生和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74.
工作狂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石伟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618-622
工作狂是指那些在强烈的内部动机的驱动下,长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上的个体,其形成和发展可以用成瘾模型、强化理论、特质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来解释。工作狂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工作成瘾风险测验、工作狂问卷和工作狂行为量表。该领域的研究者对于人格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组织因素等工作狂前因变量及健康、人际关系等工作狂的结果变量的探讨比较深入,但在概念界定、理论整合、测量工具、取样和变量探索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5.
敌意性别偏见是一种出于对女性敌对情感的性别偏见;善意的性别偏见则是指一种主观上出于爱护女性的正面情感,通过特定角色限制而对女性形成的一种性别偏见态度。二者的具体心理结构分别包括两性权力、性别间能力差异和异性性行为等三个维度。不同类型性别偏见对人们有关女性群体和个体的社会认知及其态度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6.
马川  李晓文 《心理科学》2007,30(2):474-477
性别的同一性是自我同一性的一部分,是人格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性别的同一性概念已经从性同一性转移到性别同一性。对性别同一性的研究角度经过了概念认知、图式认知和社会认知的探索,目前开始进入人际关系角度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对性别同一性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7.
大学生职业决策中的妥协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爱保  马小凤 《心理科学》2007,30(5):1247-1249
职业决策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的现实问题之一。通过预实验之后,随机选取89名大学生参加正式实验。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探明大学生妥协策略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三种妥协情境中的妥协次序基本支持Gottfredson的假设,但有其自身特点,社会声望始终是优先考虑的因素。(2)兴趣是职业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受东西方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性别刻板印象是在继种族刻板印象之后,逐渐受到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量法来探讨大学生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采用3×2×2的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内隐和外显的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出现了实验分离现象。三个不同的内隐测量组的被试均不同程度认为男女性在学习文科时能力相当,学习理科方面则男性明显优于女性。但在外显测试中被试们却认为两者在学习文理科时无差异。结论:内隐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更倾向于一种自动化加工,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省时省力加工模式。而外显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趋向于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相结合,是一种“自下而上”、“三思而答”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79.
对我国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在当代中国迅速发展,其中对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也十分全面。本文探讨了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分析了影响其产生的因素,并进一步介绍了减弱性别刻板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0.
张积家  刘丽虹  曾丹 《心理学报》2005,37(3):341-350
采用拟人化配声和对形容词进行性别倾向评定的方法,对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存在着性别编码倾向,而且相当稳定。这种倾向一年级时已经基本形成,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会加强这种倾向。(2)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总体趋势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随年级增长,将雌性倾向事物划分为女性的比率在增长,将雄性倾向事物划分为男性的比率也在增长。(3)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也具有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存在以自身性别为中心的倾向。男生更多地看到中性事物的男性特征,女生更多地注意到中性事物的女性特征。与男生相比,女生性别编码的倾向更强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