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铭 《哲学研究》2012,(5):78-83
<正>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使人类理性空前凸显出来,但其抽象化发展却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和经济人的社会模式。怀特海在《理性的功能》中把人类理性分为实践理性和思辨理性,并从自然进化和科学发展中考察了两者的功能。根据其机体宇宙论,可以将人类理性视为既内在于自然(理性之  相似文献   
22.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而要培养学生“会学”,最根本的途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教学的核心,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过程)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才是真正把握了教学的本质。那么,如何使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呢?笔者认为有以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解读马克思对鲍威尔有关犹太人问题的批判,探讨马克思思考犹太人问题的两个维度,即对政治解放本身的批判和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并通过剖析马克思与鲍威尔以及整个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别,进而清理马克思对传统思辨哲学、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启蒙哲学的内在批判关系.  相似文献   
24.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民间绘画,其艳丽的色彩搭配和程式化的造型始终蕴含着老百姓的审美情趣,与文人绘画的风雅意韵相比,总处于低调的语境之下,究其原因是农民绘画的局限性和年画精神诉求的实用性相汇而成的结果。同样,年画的土气和对功用性诉求的倚重造成了人们对年画艺术特征的漠视。年画作为民间原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别,虽同属精神产品,但两者截然不同的创作动因与创作需求使年画成为了实用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25.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是对以往过分强调思辨知识所造成的弊端之纠正;但是这一理论尚未得到很好理解.本文目的在于改进这种状况.我对行动的理解主要是戴维森式的.  相似文献   
26.
刘一虹 《哲学研究》2023,(3):109-116
以阿维森纳(或伊本·西那)的《论灵魂》为例,本文从有关灵魂的定义、灵魂的本质及其存在性、灵魂的功能、灵魂的永恒性诸方面,具体阐明阿维森纳的灵魂学说对亚里士多德相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阿维森纳沿袭亚氏的“属+种差”的方法,将灵魂区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阿维森纳把人所特有的灵魂,即不同于动物和植物的灵魂,称为“理性灵魂”,进而依据其“行动的功能”和“认知的功能”分别称其为“实践理智”(■amalī,practical intellect)和“思辨理智”(■speculative intellect);并指出实践理智在其所有活动中都需要身体以及身体的各种功能的参与;而思辨理智并非总是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身体及其功能,它有时是自足的。阿维森纳在亚里士多德“心识(理性灵魂)”和“现实灵魂”以及灵魂的永恒性观点方面,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27.
黑格尔的"理性"概念包含着他在存在论和方法论上的独特主张,是其成熟时期哲学体系的真正基石.雅可比对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及其关于"知性"与"理性"的区分,对黑格尔的理性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耶拿早期的《差异》一书中,黑格尔表明,包括康德、费希特在内的传统理性主义哲学,将存在的根据和世界的可理解性归根于一种通过否定差异和矛盾...  相似文献   
28.
佛学研究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同时又是研究人的主体精神的一门学问.研究和传承灿烂光辉的中华文化,就不能不研究佛学、认识佛学、走进佛学.笔者拟以自己对佛学的体会,谈谈自己对佛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9.
此文为一家之言。近代不断有人把佛教和科学结合起来谈,佛教与科学不在同一个哲学体系,它们能不能扯在一起呢?佛教提倡思辨,各家高见,不妨交流:  相似文献   
30.
叶险明 《哲学研究》2012,(12):3-10,123
<正>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强烈地意识到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学术话语革命,从近百年中国学术话语变迁的轨迹和规律、西方学术话语向东方国家渗透的过程以及现代西方学术话语变迁的轨迹和规律等视域,探讨了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危机的原因以及走出这种危机的路径问题,但由于缺乏对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危机的实质的分析,这些探讨往往囿于对其技术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