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干细胞研究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在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研究成果凝聚了各国研究人员的集体智慧,多向立体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2.
通过论述逆向疫苗学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揭示其哲学意义,提示要善于抓住科学突破的机遇,要有创新性思维,尤其是逆向思维,不但可以用于逆向疫苗学,而且可以用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3.
心理学史教学与历史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历史性思维是指站在历史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作为一门史型课程,心理学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历史性思维的过程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比较法、以心理学史的知识为载体以及重新建构心理学史的知识体系都是培养学生历史性思维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4.
科普作家高士其认为:“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把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纳入教学过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是由外显的行为过程和内潜的思维过程构成,是教与学双方思维协同发展的双边思维过程。教学过程的思维规律因学科类别与特点而异。根据工程图学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达到高效全面提过教学质量的目的,获得思维与教学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95.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运用自编思维训练教程及元认知监控提问单对初二年级学生进行有关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策略训练及其元认知训练。结果表明:(1)不同层次学生(优、中、差生)的思维策略训练效果显著,中、差生的效果尤为显著。(2)在思维策略训练的基础上再加上元认知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解答数学应用题思维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6.
成功医生的必备素质--论临床思维的独立性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充分证明,凡在历史上做出独特贡献的人,他们都具有思维的独立性特点,这是事业成功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7.
精神疾病共病现象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无特异性的生物学诊断指标,临床表现多样,有时很难用一种疾病解释.共病的概念应用于精神科临床,为精神科医生提供了一种辩证的诊断思维方法,对研究共病的本质和指导临床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8.
临床医生应具有很高的哲学修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的复杂性和人命关天的特殊性决定了临床工作具有持久的挑战性.无论是病因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还是治疗效果的判断都给临床医生的哲学思维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临床医生不仅要注重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而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  相似文献   
199.
中国美学以"中和"为最高境界和理论范式,乃源于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思维文化.其一,"中和"范式以审美矛盾因素的两面、两极、两端……(即"两")为基本架构,这正贯彻了中国传统以"物生有两"观念为基点的"耦两"型或以<易>为范本的"阴阳两仪"型思维模式.其二,中国传统"耦两"思维同西方近代的主客二元思维根本不同,其本质差异就在于"耦两"思维不脱离"一"的根本原则,关注的是"一两"关系.立"两"最终是为了明"一".其三,"两"所济所明的"一"实质上就是"中"."中"同"美是和谐"的古典美学理念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和"这一中国特色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200.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它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