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加索的俘虏》是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经典话题,美拯救世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长篇小说《白痴》中极力宣扬的主题。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弗·马卡宁借用这两个经典话题与俄罗斯的文学大师进行论战,对后现代语境下有关战争、俘虏、美拯救世界等命题进行了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82.
界本原或始基的问题源自于早期的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而最早由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他之后两个弟子对其进了继承和发展。而本文所要探讨的使就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时所必然会遇到的思和言的困境的一些认识和反思。这便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认识对象世界时所遭遇的思的苦闷和当下属人的语言的尴尬。  相似文献   
83.
重新出发     
搭错车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6点35分准时出门,赶往附近的公交车站。到站台后我习惯性地看了一下电子牌,电子牌显示13路车只有一站就要到达了。转过头,我惊喜发现公交车已经到站,便匆匆随人流挤上了车。公交车开出三四站后,我发现它行驶的线路改变了,刚想去询问司机,转念一想,前两年公路维修时,有一段时间也曾走过这条线路,应该是我一到车站便上车,没来得及看线路通知吧!于是,我便又安心地拿起手机。几站后便听到报站的站名全是自己不熟悉的,急忙走上前询问司机师傅:"距离五台山站还有几站?"  相似文献   
84.
偶景术是上清派的重要存思技法之一,然而,偶景术的性质至今依然幽晦不明。笔者从分析"偶景"一词在六朝文赋和道教文献中的涵义入手,指出偶景术有三个来源,即作为历史来源的萨满教的守护神,作为实践来源的天师道的黄赤合气之术,以及作为理论来源的易道阴阳观念。通过这些分析,笔者确定偶景术的本质为存思之术,它对内丹学的产生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国内对施特劳斯的研究主要从两种对现代性本质的把握出发:一是“政治的哲学化”,二是“哲学的政治化”.前者是现代性政治危机的本质,其根源在于彻底的“知性真诚”,政治哲学的核心就是要克制哲学的癫狂;后者是现代性精神危机的本质,其根源在于哲人品质的败坏,政治哲学的核心是为哲学生活的正当性辩护.这两条相互冲突的理解路径都有把施特劳斯“简单化”进而“极端化”的倾向,其根源在于对“什么是哲学”这一根本问题的误解.两者都没有认识到哲学的思与哲学的言行之间的区别,哲学的言行与政治社会同样都是哲学所追问的整全的异质的部分,从而都忽视了哲学向政治哲学的转变是哲学自身的内在要求,造成了施特劳斯的“无畏”与“温和”两种美德的分化,导致了本不应该有的“施特劳斯热”.  相似文献   
86.
人生的成功,关键在一步,那一步上去了,一步就上天;那一步没上去,从此在地上。人生的失败,关键在一步,有一步错了,就会跌入低谷,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87.
理解把握笛卡尔哲学思想,必要了解笛卡尔所处近代的时代历史背景和其建构自己哲学的方法。笛卡尔哲学从普遍怀疑为起点,逐步层层剥落,找到第一原理的阿基米德点:“我思故我在”,思既是对象也是自身,即思是不可否定怀疑,恩在持续涌现中肯定以恩为本质的“我”必然存在,从“我思故我在”此思的确定性确立了思为真的一般标准,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真的,也就是符合思之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才是真的,由此确保判断及知识的真性,进而我们认识把握了一个确实真的世界,而不是错讹非真的世界。  相似文献   
88.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圣经》汉译本是贺清泰《古新圣经》,而且它也是最早的汉语官话《圣经》译本.这部几近完整的《圣经》对今天的《思高圣经》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笔者对该文本做一初步探究,从藏本以及文本内容方面入手,日后有待更深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9.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4,(3):98-111
本文分析奥古斯丁三一神学中人的“是”的来源、方式、内容和品质。(1)人的“是”来源于创造主,上帝作为“我正是我所正是”的“正是者”,创造了人的“是”,故而人的“是”是“正是”。(2)由于上帝是一而不是多,上帝有其固有的“同一性”,故而人亦有其“同一性”。(3)但由于人不是上帝,而是介于上帝与虚无之间,因此人“是”的方式不是“永恒”,而是作为“永恒”尘世形象的“时间”。(4)人的时间之“是”中,集中体现了上帝形象的,乃是“现在”或“正是”,作为“活生生的现在”,“正是”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将来的现在”统一在一起,构成人的活生生的同一性。(5)奥古斯丁对“活生生的现在”分析是与意识分析结合在一起的,过去一记忆、现在一理解、将来一预期。(6)人“正是”的内容主要是“思”。(7)决定“正是”的品质的,是与“思”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爱”。  相似文献   
90.
子思书再探讨--兼论《大学》作于子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思原书各篇可分为三类,一是子思所记孔子言论,二是子思本人著作,三是弟子所记子思言论。除了原本《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外,郭店简《穷达以时》亦属第一类;属于第二类的除了见于今本《中庸》的《天命》和并见于郭店简、马王堆帛书的《五行》外,还有今本《大学》,而《淮南子·缪称训》主体部分正是子思书佚篇《累德》,亦属此类。属于第三类的有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以及典籍中的若干佚文。早期文献中对子思书的不同称谓,意味着不同的文献来源,称《子思》者引自《汉志》所著录的二十三篇本,称《子思子》者引自《隋志》和《唐志》所著录的七卷本。七卷本具有很高的价值,非后来子思书辑本所能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