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有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绿洲,这里被称为"中国探险旅游之乡","中国大芸之乡","中国大叶紫花苜蓿之乡","中国玉石之乡","中国胡杨之乡"的于田县。于田拥有悠久的的历史。"克里雅(keriye)"是克里雅的维吾尔语称呼。  相似文献   
62.
自行车打气筒漏气,查出是气嘴的垫片老化了。去维修铺买了个垫片回来想自己装上,不料忙了一个多小时,不仅没装上,反将小小的垫片弄坏了。拎着气筒找到马路旁边的修车师傅,他看也没看,就从旧车胎上剪下一小块胶皮,没到3分钟问题就解决了。我把这事告诉父亲,父亲说:"一门不到一门黑。"我觉得父亲的话形象,经典,也很有哲理。如今,父亲虽然  相似文献   
63.
本文作者曾提出,帛书<五行>篇的经部为子思所作,说部为孟子所作,并以竹简<五行>篇文本为据,专门就经部作为子思的思想进行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4.
四季漫思     
刺骨寒风嘶叫着扫荡大地。枯瘦的世界瑟缩着说:冬真冷酷。冬的面颜如斯,它的品质蛮好啊!  相似文献   
65.
《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 ,其他悉为子思书佚文。而种种迹象表明 ,这篇佚文正是《后汉书》李贤注所提到的《累德篇》。该佚篇与子思的其他著作血肉相连 ,与郭店简中子思弟子遗著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郭畑 《孔子研究》2024,(1):127-137+160
唐代将孔庙附祭人选扩大到孔子门人之外,打开了子思进入孔庙的制度性窗口。北宋中后期,子思凭借孔圣后裔的身份得以封侯和从祀。由于宋代《中庸》地位的提升,以及宋人欲解决孔子和孟子之间是如何实现思想传承而作的思想努力,子思在明道和传道上的贡献日益凸显,在儒家道统系谱中的位置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一以传道为主要线索的道统系谱。南宋后期,这一道统系谱得到了官方的制度化肯定,子思因此得到封公和配享,其父伯鱼也得以入祀孔庙,而子思后来更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祠庙。  相似文献   
67.
中国传统人性论的核心问题是“德”、“欲”及其相互关系。由此引发了两条发展脉络,一是三代以降以“欲”为“性”或者说气质之性的旧传统,二是晚年孔子所开创的以“德”为“性”或者说义理之性的新传统。子思提出“天命之谓性”之说以弘扬新传统,将情欲之“性”称为“中”。竹书《性自命出》不但发展了子思的“中”论,而且将其恢复为“性”,并为之建构了一套独特的外在道德先验论,从而使旧传统发扬光大。孟子起而纠正这一趋势,力主只有“四端”才是“性”,而情欲之“性”只是“命”,从而将新传统推向极致。唐宋之际以前,中国人性论的主流一直是旧传统,而新传统不过昙花一现。宋明理学的人性二元论,事实上是在继承旧传统的同时遥绍新传统,并将二者纳入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中。  相似文献   
68.
李菁 《现代哲学》2011,(4):84-91
存在之思即存在-语言-真理的三维拓扑结构。存在之思在传统存在学(实体或主体-逻辑地说-正确性)的领地内已思虑殆尽,它在经历存在学后还能后存在学地、非存在学地思存在吗?后期维特根斯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后存在学的存在之思:生活形式-语言游戏-生活形式在语言游戏中的自行显示(缩写为LSZ);每一LSZ即为一块高原,诸高原相互间有着交错复杂、亲疏不等和方向各异的诸家族相似性,我们将它们喻为维氏千高原。  相似文献   
69.
魏文侯作《孝经传》,说明《孝经》至迟于战国初年魏文侯时已成书,在魏文侯时及以前,对孔子称“仲尼”者仅为《孝经》和《中庸》,《缁衣》《坊记》《表记》《中庸》取自《子思子》,为子思所作,已由郭店楚简的出土得到证明,四篇中对孝的论述与《孝经》相近似,而且此四篇与《孝经》在“子曰”之后引《诗》《书》,体例相同。郭店楚简《缁衣》的出土为这一体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孝经》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子思将其祖孔子、其师曾子论孝的对话编撰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70.
思孟学派是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合称,因二者具有某种思想一致性而被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它们则分别是独立的。由于后人的发挥特别是“道统”论的影响,思孟学派被穿上不同的外衣,呈现出斑驳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