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孙志蓬 《天风》2015,(4):60-61
今年3月28日,是我国基督教著名圣乐教育家、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杨旅复先生离世周年的日子。回忆我同杨先生的交往,记忆犹新,如在昨天。一、初次见面,平易近人说起我同杨旅复先生的交往,不得不提蔡文浩牧师。那是1985年初秋的一天,我有公事取道杭州,顺便拜访蔡文浩牧师。当时蔡牧师的办公室在思澄堂二楼狭小的西窗边,他埋首公务,见我  相似文献   
42.
本溪清真寺礼拜殿重建落成1994年12月4日,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清真寺为新建礼拜殿举礼落成典礼。是日,寺内彩旗飘舞,欢声笑语,一片节日气氛。全市穆斯林早早来到清真寺参加这一隆重的庆典。溪湖区清寺始建于清道年间,经过多年的风雨剥蚀,加之文革期间遭到严重...  相似文献   
43.
李永红 《天风》1997,(2):36-37
经文:启示录3:1—6 当我预备这篇讲章时.心里总是着急,该与牧长们分享些什么?忙完圣诞节的崇拜之后,我在神面前祈求,让我能安静下来,预备讲章,同时也是预备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44.
45.
“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哲学研究》2012,(10):35-42,128
<正>最近学术界围绕"亲亲相隐"的问题,引发了一场如何认识、评价儒家伦理的讨论,涉及到如何看待血缘亲情,以及孔孟等儒者是如何处理血缘亲情与仁义普遍原则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参见郭齐勇主编,2004年;2011年)对此,学者已发表了不少高见,澄清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看,该次讨论更多的是一场"立场之争"而非"学术之争"。其实对于"亲亲相隐"这一复杂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46.
孙雪霞 《现代哲学》2017,(4):127-132
古汉语"辟"的含义非常丰富,以"辟"概括《庄子》的思维特色,很能展示《庄子》思想的力量。于喁相随、始源浑沌、六合祥和是《庄子》辟思的三个重要层面。通过与西方文学精神的对比,可以揭示《庄子》去中心、原始理性共生、自然人文同在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7.
胡塞尔对代现论的批判为原初生命的显示提供了基本前提,"迎向生命"意味着在思的绝对的内在存在中建构生命的先天关联。海德格尔继承了胡塞尔的这一想法,同样将原初的生命体验视为自身动因化的内在存在。但由于对生命的原初体验陷入结构化的悖论,胡塞尔最终将生命置入活的当下的自身经验以及对这种经验的绝然的明见性中。在新近的考察中,米歇尔·亨利提出了新的理解方案:生命不可能在时间性的绽出中显现自身,它只能纯粹内在地存在并显示于存在的印象性的自行-感受和感发性中。  相似文献   
48.
上博竹书《从政》篇与《子思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上博竹书《从政》篇进行分章排比,可以看出其每一段落都应以“闻之曰”起始,“闻之曰”其实与“子曰”相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从政》篇都与保存在《礼记》中的《坊记》、《中庸》、《表记》、《缁衣》等子思著作相近相通,也就是说,《从政》篇与史籍著录的《子思子》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孔丛子·公仪》所记鲁穆公与子思的对话,更可说明《从政》篇乃《子思子》佚篇。  相似文献   
49.
程颐"格物致知"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颐在表彰<大学>时重点对其中的"格物致知"思想作了诠释发挥.在程颐"格物致知"思想中,所格之"物"主要不是客观世界的"物",而是道德世界的"事",因此所致之"知"并非关于外部客观世界的"知识";程颐所格之"物"虽然主要是道德世界的"事理",但格物的方式--"思"实质上发挥着变化气质而使内在天理呈显的作用,因此所致之"知"也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意识,而同样是对内在固有道德本性("天理")的明觉.  相似文献   
50.
吕祖谦与《近思录》的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思录》是理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由朱熹与吕祖谦共同编辑完成。但是,多少年来,许多学者习惯于把其著作权归之于朱熹,而无视吕祖谦,径称《朱子近思录》。笔者经过对《近思录》所选条目的思想倾向及他种文献有关记载的考察,认为吕祖谦在《近思录》的编纂中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主导作用,那种将《近思录》仅视为朱熹著作的看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