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2008年11月8日至9日,由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和中国伦理学会主办、徐州市承办的首届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坛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汇聚一堂,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交流了当前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42.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树立了社会风尚的道德标杆,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八荣八耻"为当代大学生指明了成长的方向,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高校应以"八荣八耻"教育为着力点,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文化脉动几千年的核心力量。在历史上,中国虽然有多种信仰并存,然而这些信仰之间基本上能够做到和谐相处、相互融摄,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构建起中华传统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44.
最近,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全国全民正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八荣八耻”是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我们坚信,以“八荣八耻”为价值标准,对于公民个体进行道德遵循,规范言行,砥砺精神;对于社会,将其与整个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45.
《天风》1997,(2):18-18
中国基督教第六届全国会议热烈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中国基督徒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与广大人民休戚相关,我们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盼望我国的精神文明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4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所有各个方面的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就是道德。”这就是说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思想道德是灵魂,是人的—切言行的指导。所以在各种素质中的培育中必须以道德品质为核心,贯穿始终。千万不能重智不重德,教出一个有才无德的逆子,害家害国害人害己。  相似文献   
47.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各种关系不断调整、新旧观念不断更替、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广泛运用,社会文化环境日趋复杂。所有这些因素,都给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信息辨别等带来深刻影响,这使得学校的德育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加大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难度。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然要求始终把育人放在核心位置,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48.
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志于道,据于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必须重视和发展道德的作用,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我们的道德思想和实践,支撑起我们民族复兴的擎天大厦.  相似文献   
49.
论跨世纪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成型和定型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延斌  曹孟军 《学海》2001,(3):146-150
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成型、定型机制,是能否完成塑造跨世纪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任务的根本保证.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这种机制的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横向看,一方面它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大互联网络的"合力"凝聚,另一方面是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交叉渗透;从纵向看,是一种蒙养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的层递推进;从素质的积淀看,是外在教育和内在修养的有机作用机制;从人格的境界看,存在不同梯级的依次递升机制.  相似文献   
50.
习惯与道德之间有着天然联系。“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习惯养成能有效规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形成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辐射效应。从“三思而行”到“不虑而行”是未成年人良好习惯养成必经的心智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