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033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周易》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解释和研究。《周易》首先是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集古代中国千年以上占卜经验之大成。那么,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历代学者认为,《周易》在分析占卜的过程中阐述了许多自然界和  相似文献   
22.
饶恕的新悟     
张宝侠 《天风》2002,(2):14-14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也有三分错”。我们基督徒虽因信靠主宝血洗净,但仍有人性的弱点。正如主说过,洗过澡的人,脚还要走路,脚会沾染尘土。饶恕就意味着要允许人犯错误,但并不是遮盖其过。肢体间当坦诚相告。箴言27章5-6节:“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  相似文献   
23.
李习凡  何雨 《学海》2011,(5):109-113
教育机会的配置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安排以及受教育者的家庭背景存在紧密关联。本文以F中学为典型案例借助抽样调查技术手段来研究当前教育不平等现象中的重点中学的精英选拔机制。研究发现:借助于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地位资本与权力资本的社会转化机制,优势社会阶层子女在优质教育机会获得上占尽先机,不仅可以通过正常的公开招录进入重点学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能通过渐趋为重点中学主要入学选拔形式的扩招录取占据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4.
《浅析犯罪人格的形成过程》是“犯罪学”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犯罪的基本问题,对犯罪是个人身心演变观象还是纯社会现象呢?在本论中笔以五大影响来浅述犯罪人格形成的过程。即(一)犯罪的人格受家庭的影响;(二)犯罪的人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犯罪的人格受化因素的影响;(四)犯罪的人格受地域的影响;(五)犯罪的人格受学校、工作场所等近邻的影响。当然仅从这五个方面研究论述这样一个关于“人格”过渡成“犯罪”人格的形成还是很不够的。我们做公安保卫工作的同志深感面对犯罪人格的变化在现阶段不断更新,实际观察难以适应形势的迫切需要,急需我们加倍从实践中继续摸索,为理论出更全面现实的犯罪人格形成过程发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25.
以撒娶妻     
严青 《天风》2004,(9):16-17
作为基督的新妇,我们要贞洁。愿我们的新郎--耶稣基督来迎娶我们的时候,对我们无可指责(帖前5:23);也愿新郎对我们说:"我妹子,我新妇,你夺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26.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产模式"培育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型体制,形塑为国人"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敬天法祖"的"家天下"宗法制度和政治伦理格局,配以"敬鬼神而远之"、"重今生轻来世"的现实功用型人本主义理念,使得儒释道信仰成为维护皇权的教化手段;虽有多神崇拜和泛神化信仰形态的长期浸润,但屡遭"毁佛灭道"、"灭洋"、"非基"和"破除迷信"运动的冲击,从根本上堵塞了宗教发展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历史路径。这既使泱泱中华难以熔铸出"一教独大"的宗教情怀,也使中国免于陷入西方式的宗教狂热。中国秉承史上"政主教从"、"教用于政"的政府管控宗教模式,日趋多元的文化生态及政教关系诸问题正冲击国人的理念,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27.
本文主要论述以佛家思想的核心——“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漏是苦”、“诸法无我”、“寂静涅椠”在生活中、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感想和启发个人经验为例,试图找寻以佛家思想为根基的艺术创作与实践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刘惠灵 《天风》2003,(2):18-19
教会如何服务社会 教会为何办社会服务?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背后隐藏很深层的意义。因为问题的答案可以引伸到不同方面的考虑,包括政治、社会和信仰等层面。例如有人认为教会营办社会服务的动机,只是要配合政府政策,让社会安定和团结;又有人认为是传教的工具,尤其一些饱受身心折磨的人,如能在物质和心  相似文献   
29.
影响美育在农村小学实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在中国教育界提倡和实施多年,但在农村小学中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以从教育价值观、教师本身的美育素养、社会意识、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问题存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审美教育在农村小学充分发挥其"以美育人,以美立人"的作用?(一)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的观念.(二)建构审美教育模式.学科的教学,组织课外活动,都要营造一种美好的情趣和氛围,让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情境之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实现愉快学习,培养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30.
周末数学模拟测试,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做题,教室里静悄悄,吴宇全神贯注在用手机上网,被值班老师发现并没收,转交给了我,这是高一入学2个月以来没收他的第三部手机了。第一部手机是晚休10点45分钟时,他在宿舍上网被值班老师没收,第二部手机是上地理课时上网被老师没收,这是第三部了,开学初他曾经手机上网,我教育他一番后,并没有没收,而是让他把手机带回家交个家长保管,找出他之前写过的三份认识反思,我发现原来针对他的教育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