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7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521.
对大学生挫折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在大大加强了其社会竞争意识的同时,挫折感也大量产生。本研究对师范大学生的挫折感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挫折感主要集中在能力、学业、理想实现、个人情感和自身条件等方面,一、四年级是挫折感发生的高峰期;各年级、性别、专业的挫折感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学业方面。挫折感的大量产生表明学生们的心理承受力不强。为此,应重视开展挫折教育,使之增强信心,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52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服装设计产品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服装设计产品的功能性需求逐渐转向了基于功能需求之上的情感性需求。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的面料,通过对其进行二次改造后,能够有效地带给人们情感体验。面料再造主要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情感性设计,以充分赋予面料再造新的设计内涵,进而提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523.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精神创伤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素珍 《心理科学》2002,25(1):34-36
通过调查与分析。希望进一步了解导致抑郁性神经症的精神创伤的性质和易感人群的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等方面的特点。为此类疾病的病因分析及其防治提供客观的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的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均有各自敏感的生活事件,部分生活事件在任何年龄阶段、教育程度、性别的人群中都可构成精神创伤;2.家庭矛盾、个人发展、疾病、失去亲人等生活事件容易构成精神创伤,其中家庭矛盾尤为突出;3.不可控的生活事件是构成抑郁性神经症近、远期精神创伤的重要基础。可见,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与精神创伤关系密切;不同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对生活事件的体验及其导致精神创伤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24.
快乐,是人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东西,实践哲学总是要对快乐有一个安置。然而,对快乐的评价总是处于快乐是善还是恶的争论之中,实践哲学也总是在快乐主义与禁欲主义之间摇摆。亚里士多德全面回应了这个问题,他展示了,在实践生活中既有用理性战胜快乐以培养美德的面向,也有美德自身就有快乐且理性与快乐和谐的面向。为了让快乐的这两个面向相互协调,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快乐,即作为对欲望满足的过程的感觉的偶然快乐和作为成全的自然快乐;并且亚里士多德从运动(过程)和成全这两个方面澄清了这两种快乐的存在性质。欲望满足式快乐的存在性质是运动,是较低的快乐,从而实现了对快乐主义的颠覆;成全式快乐的存在性质是成全,是较高的快乐,从而实现了对快乐主义的改造,拯救并高扬了快乐。  相似文献   
525.
张童  王凤欣 《美与时代》2024,(2):103-105
对国内休闲农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列举目前休闲农场识别设计存在的问题,引出多感官体验设计概念,讨论结合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感官体验融入品牌识别设计的表达方式。通过多感官设计提升城市休闲农场旅游的综合体验,增强游客与农场的趣味互动,提升品牌识别设计水平与质量,为解决当前休闲农场品牌创意不足、形式单一、游客参与感不高等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26.
张虹 《中国道教》2009,(1):56-5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如何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快乐一些,却是很多人不能解决的一个难题.人生或富或贵,或贱或贫,千姿百态,如何才能让自已过得幸福,这恐怕是让许多人都感到迷茫的问题,因此有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之说,也就不足为奇了.果真如此的话,大家不妨抽出少许时间来读一读千古名著<道德经>.我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益匪浅的.  相似文献   
527.
儿童生命认知和生命体验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生命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以2、4、6、8、11年级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造句和补充句子的方式考察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及体验。结果表明:1)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发展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从模糊不清、具体形象到认知生命本质直至表达态度、感悟哲理的一个渐次深入的过程;2)儿童对生命过程的体验总体上是积极的,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体验的内涵越来越丰富;3)儿童对死亡的心理体验以恐惧和悲伤为主;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对死亡体验哲理性和迷茫的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28.
6~11年级学生情绪自我调节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文  李娇 《心理科学》2007,30(5):1042-1045
本研究以六年级到高二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研究,着重探讨与情绪表达有关的自我意向和具体情境下的情绪反应。问卷设置了事件的正-负性、事件的大-小、情绪反应的人际-单独场合等多种情境因素。结果显示,稳重和开朗自我意向影响着情绪表达。开朗意向一般表现人际场合的情绪增强表达,稳重意向对单独场合的强表达和人际场合的弱表达有预测效果。进一步探讨日常活动与情绪表达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常活动的丰富性可以形成对个体情绪表达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29.
博物学家威尔森的书中记了这么一件事。1883年8月27日,克拉克托岛上的火山爆发,不但死了三万人,整个岛上的生物也全部死光,还引起全球一连串海啸。九个月后,一支法国探险及去岛上搜寻有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结果整个荒凉的岛上,只发现了一只很小的蜘蛛,  相似文献   
530.
宋文良 《哲学分析》2024,(1):88-100+197
数学、物理学以及现象学哲学的思想交融突出反映在虚实、真假的区别问题上。数学中实数与虚数,物理学中实像与虚像、可感对象与超感对象间的区分,表现出数学和物理学中的虚实之辨,但这些区分在认识论现象学层面上仍不彻底而有其局限。“是否可被怀疑”可作为认识论上区分虚实真假的严格且可靠标准,胡塞尔向实然状态的还原正是需要在这一标准下、在认识论批判语境中得到恰当理解和评价。迪特·洛玛对该还原之确切意涵的界定是正确的,但他关于“这一还原既(原则上)可行且又必要”的主张却不能成立。在虚实之辨的问题域下、在认识论批判和奠基的语境中,胡塞尔最终放弃向实然状态还原而代之以超越论还原的思想动因也将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