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胡塞尔伦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考虑胡塞尔伦理学的发展划分早期阶段与晚期阶段是有所裨益的。事实上 ,我们可以谈论他的战前与战后伦理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也给他个人带来了痛苦和震惊 ,正是这一时期可视为胡塞尔伦理学反思的中断期。谈到胡塞尔的战前伦理学 ,我主要是指他 1 90 2年、 1  相似文献   
42.
王剑华 《天风》2002,(6):10-11
当主耶稣降生的时候,天使宣告说:“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路2:14)将耶稣降世的目的预言了出来,耶稣的生活和工作的双重性,是荣耀在天上的父神(他体现上帝荣耀之美);将神的平安带给世人。圣经说:  相似文献   
43.
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视阈中,人的心理痛苦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心理痛苦的主要来源有:抽象的思虑、不好的性格、担心别人的评价、失去无法替代的东西、报复、愤怒、仇恨和缺乏需要的力量;治疗心理痛苦,需要意识到:痛苦总是以某种形态存在、解脱痛苦的程度是评价幸福的标准、要培养自身的福祉、合理解释孤独、重心放在自身上、获得他人的欣赏.  相似文献   
44.
骆振芳 《天风》1997,(8):35-36
读了本年4月份《天风》登载的马红姊妹的一篇证道,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息。“基督徒为什么受苦”?我带着这个问题读了一些有关的经文。《圣经》中有一卷专门讨论苦难问题的书,就是《约伯记》。约伯是一个义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伯1:1)。但是一天之内约伯的财产和儿女都遭到毁灭,他自己也从脚掌到头顶长满毒疮。  相似文献   
45.
学诚 《法音》2007,(7):28-32,33-41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变化、不究竟,也是苦、空、无我,富贵不定、生命无常,无常、变化和不究竟就会产生痛苦。地狱,很苦!鬼道,也很苦!畜生道,分两类:家养和野生,家畜虽然不愁吃喝,但最终被宰  相似文献   
46.
《中国天主教》2008,(4):48-48
罗马教区6月9日开始举行为期三天的明年度牧灵会议,教宗本笃十六世以教区主教身份,于9日傍晚特别前往教区主教座掌圣若望拉特朗大殿主持开幕仪式,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望德是在痛苦中成熟的,我们必须每日自我培养望德。本届会议的主题是“耶稣已复活,在祈祷、行动和痛苦中培养望德”。  相似文献   
47.
低如微尘     
处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低如微尘。不愿喧嚣,只愿浅斟低饮,看向远方,在此刻来一次人生的体悟与感受。有的人也许是在热闹处找回自己,而我却在安静的时刻,才能真正的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才能找回我自己。也许这就是在“走自己的路”吧,我曾经把这句话说得轻松,但在此刻,我却体味到其中的沉重与痛苦。人生,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的滋味,因为每个人在不同的方向上行走着。  相似文献   
48.
黄广尧 《天风》1995,(4):8-9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伯19:—26) 约伯在他肉体及心灵极度痛苦的时刻,他想到救赎主是永活的主。他的血肉之体受到很大的痛苦,但他相信有一天当他肉体消灭之后,他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约伯是《旧约》  相似文献   
49.
采用支持向量机的特征递归选择算法, 创新性采用三维心理痛苦量表和自我参照情感激励延迟任务, 建构自杀意念分类模型的重要特征集, 并比较自杀意念和抑郁的分类模型重要特征集差异。结果发现, 痛苦逃避是自杀意念分类模型的首位特征; 基于痛苦加工特征的自杀意念多模态分类模型效能优良。研究首次证实了在机器学习建构复杂的自杀意念分类模型中, 痛苦逃避及其相关脑电成分的重要性。拓展了结合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自杀预测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人生的本质,是由于欲望造成的。要摆脱痛苦,只在审美的瞬间能够实现,就必须彻底否定生命。这看似消极的人生观,其实隐藏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