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催眠疗法应遵循的五大哲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催眠疗法应遵循的五大哲学观皖南医学院催眠门诊(芜湖241001)蒋平所谓催眠疗法就是指运用科学的生理放松、气功导引、心理诱导与暗示等方法使人进入意识活动相对抑制的催眠状态(潜意识状态)后,对人的心理与生理状况加以科学调控的医疗技术。它不是什么“神功”...  相似文献   
72.
教师的应付方式与心身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应付的研究概况,重点是应付的定义、应付的分类、教师身心健康等。在此基础上,简述了作者对广州和澳门两地区184名中小学教师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并对两地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还就如何增强教师的心身健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3.
张苏范  王援朝 《心理科学》1993,16(2):95-98,94
本文报告了30名健康人在进行心算、反应时、握力、冷压试验时以及其前后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发现主观感受相似的背景下,心算同样可引起明显的血压与皮电反应变化与较慢的指温变化,验证了心身相关理论的正确性。另测查结果显示个体间生理反应不同,但同一个体重复测查结果则明显正相关,验证了行为(生理反应)模式相对稳定的论点。  相似文献   
74.
强迫症的心身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简称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症.在青年中发病率较高,国外估计成人发病率为2%~3%,国内报道,占精神科初诊病例的0.1%.但近年来我国强迫症患者的人数比例有增加趋势,占临床心理门诊病例的8.4%~16.2%[1].研究强迫症的心身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因素对发病的影响,将有助于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更系统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提高防治本病的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75.
简要叙述有关意识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同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对意识内涵的理解:意识是大脑整体运动态,是能够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心理现象的大脑"运动态".意识是大脑运动的固有属性,大脑运动的本质功能就是产生意识.意识随着大脑的进化而进化,同时又是大脑进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76.
切不可轻视精神和心理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多证据表明,精神和心理性疾病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健康主题;相应的精神和心理治疗、康复将成为继外科手术和抗菌素之后的又一次医学革命.  相似文献   
77.
夏凌翔 《心理学报》2011,43(6):650-660
自立人格是新近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身症状的保护性人格因素。为了探索自立人格抵御心身症状的机制, 提出了特质-应激-症状相符中介模型。该模型涉及应激中介模型假设、特质-应激相符假设、特质-症状相符假设三个理论假设。使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3种问卷对674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 以检验该模型。结果发现:①应激调节模型不被支持, 自立人格特质是通过应激的中介作用来负向预测心身症状; ②人际自立对心身症状的负向预测能力明显大于个人自立, 人际自立对人际性和个人性症状均有独立的预测能力, 个人自立则对人际性症状没有独立的预测能力; ③个人自立对应激的预测能力大于人际自立, 个人自立对人际和个人应激均有独立的预测能力, 人际自立则对个人应激没有独立的预测能力; ④修正后的自立人格的特质-应激-症状相符中介模型能够获得支持。总之,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人际自立主要通过人际应激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心身症状总分; 个人自立则通过应激(包括人际与个人应激)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个人性症状。  相似文献   
78.
进化论医学在防治小儿直立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立性疾病是人类从俯卧位转变为直立位后,因自身重力的改变所导致的一类疾病。小儿的常见病有:直立性调节障碍、胡桃夹综合征、排尿性晕厥、腹股沟疝、鞘膜积液、发育性髋脱位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因其致病因素是人体的重力,所以防治本病的原则为反重力作用或改变体位。  相似文献   
79.
抗栓治疗是血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出血是影响抗栓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正确评估减少缺血性事件与出血并发症之间的利弊,个体化制定抗栓治疗方案,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老年人、多种抗栓药物联用、有创检查或围术期血栓与出血风险均高等情况下,需综合评估临床状况,谨慎选择抗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0.
两种认识躯体化的方式值得关注:一是继发于精神痛苦的现象;一是以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为特征的基本现象.躯体化概念受到争议的根本原因,即其基于西方心身二元论的特征.本土背景下,躯体化应理解成一种普遍且正当的求医理由与症状诉说方式,应该更多倾向于临床评估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