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学海》2016,(4):167-177
蕺山学与其说如牟宗三所认为的那样,仅为阳明心学的补充和完善,不如说以其以"意"易"心",代表了一种迥异于"心本体"的全新的"意本体"的哲学在宋明新儒学中的崛起和形成。而"意"的合内外、一天人的性质又决定了,一种真正的"意本主义"实际上也即一种"身本主义"。这种身本主义不仅使蕺山的本体论与工夫论彻底地打并归一,而且使其学说最终实现了从宋明新儒学哲学的"意识知觉"范式向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行为"范式的理论皈依。也正是在这里,为我们豁显出了牟宗三中国哲学解读中的那种流于"康德主义"的理论误区,并使"超越牟宗三"成为今日中国哲学思想之真正光大弘扬的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12.
三条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活下去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离开家了,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不知道会去多久.我只求你一件事,等着我,我不在的时候要对我忠诚,我也会对你忠诚的。”  相似文献   
613.
“6月17日,多云。课间,前排几个男生阴阳怪气地看着我笑,当他们说到‘太平公主’这几个字时,笑容更诡秘了。最让我气愤的是,郑刚也跟着他们傻笑,还要和这样的人再作一年同桌,我真是倒霉极了。”  相似文献   
614.
化敌为友     
前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曾讲到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15.
Z自述从5年级开始对20岁左右的女性的腿感兴趣;14岁(读初二年级时)对女性的丝袜非常着迷,经常在傍晚或晚上偷隔壁邻居  相似文献   
616.
自16世纪意大利画家巴尔巴里创作了最早的静物画《静物:鹧鸪与铁臂铠》开始,静物油画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绘画样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以“静物在绘画中被艺术家赋予了鲜活生命力”的特征,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艺术家继承和发扬。通过论述静物油画的历史和静物油画中物象与心像的关系,重点阐释在静物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对绘画对象、绘画技法及绘画理念的探索和思考,强调物象与心像观念在静物油画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17.
佛言祖语     
玄奘 《法音》2010,(7):1-1
<正>时妙吉祥问无垢称,云何菩萨于诸佛法到究竟趣?无垢称言:若诸菩萨行于非趣,乃于佛法到究竟趣。妙吉祥言:云何菩  相似文献   
618.
"道"、"心"、"性"是中国道教探讨的主要问题.天师道自建立伊始,就对此进行了关注,但真正十分系统地阐发,却是在儒释的影响下进行的.隋唐以降,在儒释道融合的趋势下,天师道领袖一改只重符斋醮之传统,对道教哲学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思想,也无不带有三教融合的特征.本文对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的"道"、"心"、"性"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19.
《哲学研究》2016,(4):2
<正>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该注释若较短,两行字以内时,置于文中,用括号括起;若较长,超出两行字时,置于页下,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①、②、③等。2.参考文献注释,其对象包括文中被引用的文献和文中未被引用的文献两种。前者分为"文中提示"和"文后全称"两个部分。3."文中提示",指一段引文后加括号,括号中注明所引文献的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或页码等,提示读者按作者姓名、发表年份等到文后去查找详细的引文出处。其中:(1)注作者姓名时,中国作者的姓名全部注出,外国作者的姓名只注出姓,名省略。(2)若引文  相似文献   
620.
陈来 《哲学研究》2023,(1):41-53+125-126
见体论是熊十力哲学中具有根本性的一个问题。“见体”包含两义:一指认识宇宙论的实体,二指体认心的本体。第一种意义为人们所熟知,但第二种意义更为重要。宇宙论上的见体,强调在变动中证见实体,即用见体。体认心的本体则意味着反诸己心而达到一种无分别的意识状态,体证到此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见体的方法在于反心。见体之境是明觉自明自了、浑然一体、内外不分、能所不分,真理显现在当下眼前。要达至见体境地,必须有修行上的积累以逐渐破除虚妄知见而达到超理智的境地。当然见体只是儒家的工夫入手处而不是究竟,见体后还必须发起格物穷理的工夫。熊十力的见体论有别于外向的神秘体验,其意义可能不是认识论的,而在于坚定了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转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