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吕薇 《心理学报》2020,52(6):758-776
本研究考察了回避与趋近性负性特质对不同强度心理社会应激刺激重复暴露的心血管反应、应激后心血管反应恢复、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应激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作用。167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中/高强度应激条件中,连续采集其在基线期、首次应激期、恢复期、重复应激期四个阶段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发现:(1)无论应激强度如何,回避性负性特质预测首次和重复应激中较低(钝化)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而趋近性负性特质预测较大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2)重复应激个人资源感知在回避性负性特质与重复应激心率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回避性负性特质与持续较低(钝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而趋近性负性特质与较大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即两类负性特质均表现出不适应的固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这可能构成了两类不同负性特质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4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