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3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7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罗雪峰  沐守宽 《心理科学》2017,40(4):878-884
本研究采用感恩量表GQ-6、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以及心理幸福感量表,测查了583名高中生,考察了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在感恩与心理幸福感之间是否起着链式中介的作用。结果表明:(1)领悟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在感恩和心理幸福感中起着链式中介的作用;(2)在感恩—领悟社会支持—基本心理需要—心理幸福感这一链式中介模型中,除了领悟社会支持到心理幸福感这条路径的系数不显著以外,其余的路径系数均显著。此外,本研究不支持心理幸福感量表的原维度构念。以往研究对该量表构念的结论不一,存在争议,建议对该量表进行全面修订。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物质成瘾者的计算机心理干预以传统心理干预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对成瘾者进行干预。该方法通过提高成瘾者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技能、戒断动机等,达到帮助其戒断并预防复吸的目的。计算机心理干预对成瘾者虽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其能否够弥补传统干预的不足,测量方法是否有效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干预的有效性,比较不同计算机干预方法对不同成瘾物质的适用性及有限性,并结合计算机干预与认知训练,推动计算机心理干预在物质成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3.
陈国娜  李艺敏 《心理科学》2017,40(2):341-346
心理对照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首先想象目标实现后的收获,然后思考现实中阻碍实现目标的因素,通过对比目标实现后的收获和现实中的障碍,使未来和现实同时通达,在未来和现实之间建立起心理联结,激活个体达成目标(成功)的期望。心理对照策略不仅能够改变人们的认知和动机,还能够改变个体对于消极反馈的反应。文章系统梳理了心理对照策略的内涵、功能及其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点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94.
研究选取122名3到5岁幼儿,同时测量了选择性信任、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并控制了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追踪研究进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探讨了幼儿选择性信任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幼儿的选择性信任与执行功能呈显著正相关,控制了幼儿的年龄和语言能力之后,相关仍然显著;第一年的选择性信任可以正向预测第二年的执行功能,而第一年的执行功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选择性信任;选择性信任与心理理论之间不存在纵向的相互关联。该结果为幼儿选择性信任领域的争议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5.
从中国语言的词源上看,音乐中的"乐(yuè)"通快乐的"乐(lè)",它们都源自于"鼓",而鼓声能够令人兴奋、情绪激昂,因此,中国文化中的音乐的原初含义有"令人振奋、快乐"的声音和人在振奋、快乐时表达这种心情的声音两层意思。后来这两层含义延伸为"动情"即激发人的情感或心理感染和"传情"或"达情"即表达人的情感。基于此,创作好的音乐作品或评判一个音乐作品的好坏,要看它是否具有"言志"、"激励人或令人振奋"、"表达情感"和"培养或锻造人的积极情感或心理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心理表象技术是指以呈现和操控心理表象为方式,达成心身健康目的的心理技术。研究梳理西方心理表象技术研究的历史,整理出十种比较体系化、有应用价值的心理表象技术;概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医疗护理、临床心理、教育、体育、社会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及其有效的技术操作机制。最后,在新近的相关实验结论基础上,笔者提出"心理表象环境论"作为其有效机制的理论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997.
采用中学生父亲在位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以情绪调节为中介,通过301名留守青少年的数据研究父亲在位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父亲在位和认知重评策略对心理弹性有预测作用;认知重评策略在父亲在位和心理弹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亲在位通过认知重评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弹性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以“华藏宗门”为例,发现邪教组织对信徒的控制,主要建立在满足其心理需求基础之上。为使信徒言听计从,邪教组织采用偶像崇拜、反复强化、心理暗示和反面警示等心理手段。防范邪教组织的心理控制,需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抵御邪教侵蚀的个体心理能量;提升科学知识素养,建造抵御邪教侵蚀的内在心理武器;加快支持系统建设,创设抵御邪教侵蚀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999.
张锋  申之美 《心理学报》2014,46(9):1317-1330
基于建构水平理论基本假设的推论, 采用图片-词汇Stroop范式, 通过两组实验, 探讨了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是否具有自动化联接特性的问题。实验结果一致表明:(1)无论是以词性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1), 还是以词汇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2), 对不同建构水平行为评价词汇的加工均不受词汇所在空间距离位置的影响, 说明行为表征水平的心理距离效应不具有自动化加工的特性, 而可能是意识性控制加工的产物; (2)无论是对于特质性词汇, 还是对于行动性词汇, 相对于近距离位置, 当其呈现于远距离位置时, 被试对其词性(实验1)和词汇(实验2)加工的速度均更快, 说明空间距离的延伸可促进对行为评价性词汇的加工绩效。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以1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 (心理控制源: 外控型、内控型)×2 (自我道德感: 内疚感、羞耻感) 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考察了外控和内控大学生在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不同的自我道德情感下反事实思维内容的差异。结果表明:(1)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不同内容的诱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外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内疚感和羞耻感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影响;(2) 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受到了心理控制源与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自我道德情感的交互影响:外控者在羞耻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羞耻感的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以中西方不同被试而得出的内疚感和羞耻感与反事实思维关系的矛盾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