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0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1431篇
  1130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868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743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517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1,34(6):39-46
该研究设计了2种实验条件,对360名6-19岁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能力发展进行了研究,旨在讨论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的发展问题,结果表明:(1)6-19岁个体对三项系列问题中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2)个体对三项系列问题中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先于对没有逻辑答案的题目,6-9岁个体对三项系列问题中没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的发展速度低于10岁以后的个体;(3)空间模型、语义模型、语义一空间混合模型和枢纽项比较模型是相互补充的,是在不同认知发展阶段依一定次序,按一定的阶段逐渐形成的,经历了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终形成以枢纽项比较模型为核心、四种心理模型并存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972.
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既是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既为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指明了方向,又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和正确路径。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贯彻落实“六个必须坚持”开展高质量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73.
食品安全权集公民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的权利诉求与国家社会对公民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的维护保障于一身,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伦理要义。食品安全权是对公民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的价值认同和权利确证,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生命权利的维护和对饮食健康或无害的保障。食品安全权具有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自然善(存在)、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自我善(发展)、为他人的食品安全之善生成共在的伦理世界(完善)等多重伦理深蕴,是自然善、自我善、他人善和社会善的有机统一,构成人们道德生活中其他善的始基和源头。  相似文献   
974.
心理痛苦是社会认知心理学和灾难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目前对心理痛苦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主要包括心理痛苦的界定;心理痛苦的测量方法;心理痛苦客观存在的证据、心理痛苦与生理疼痛的关系、心理痛苦与自杀的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建立消除或缓解心理痛苦的干预机制及对心理痛苦的跨文化研究。关注心理痛苦的研究对个体的生存、适应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75.
单渭祥 《天风》2009,(12):F0002-F0002
“两岸现代都会教会服务论坛——都会教会与现代人的心灵”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3日至14日在台北循道公会卫理堂举行,基督教全国两会张克运、单渭祥等6位中青年教牧同工和台湾跨宗派的牧者共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此次论坛就基督教社会服务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对于加强两岸基督教之间的沟通、了解和信任,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76.
《天风》2009,(6):36-36
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一份美国人宗教信仰调查显示,自称与任何宗教毫无联系的美国人自1990年来已翻倍,从当时的8%上升至15%;现在还认为美国是基督教国家的被访者只占被调查人数的62%,比2008年布什任总统时的69%还要低;68%的被访公众认为宗教正在失去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7.
休谟和哈奇森同为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的主要代表。尽管休谟继承了哈奇森道德根据于情感的观点,但他在讨论道德根据时,所使用的基本概念逐渐呈现出由“道德感”向“道德情感”转化的现象。休谟的根本目的是彻底瓦解道德感的神学基础,将道德完全奠定在人性真实的、普遍的情感之上。在基础概念的转化中,休谟一方面为道德情感增加了历史内涵,出现用历史给道德定位的显著倾向;另一方面休谟为道德情感增加了社会内涵,反映出他对道德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因而,系统全面地辨析休谟和哈奇森关于道德根据的论述,不仅可以清晰展现两者道德学说的不同进路,还有助于把握整个道德情感主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78.
心算活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算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心算活动具有明显的问题大小效应,其加工过程与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存在密切关系。此外,对心算的加工机制进行跨学科(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的综合研究,是今后心算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79.
马惠霞  白学军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7,30(5):1110-1112
本文以作为心理测验科学性最基本保证的项目编写为核心,论证了心理测验编制的前提、方法,心理测验项目编写的依据、项目的来源以及项目的分析指标等方面的科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980.
社会认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认同威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沛  刘峰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22-827
社会认同威胁是指,在社会比较的情况下,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某一群体的个体在认知、情感上,对自我、所属群体身份的不承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和剥夺感、自卑感。社会认同威胁的结果包括3类:脱离群体、改变群体的状态、接受消极的社会认同结果。外显“社会威胁”的测量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测量“社会威胁”的内隐方法则以心脏血压和平均动脉血压作为测量指标。社会认同威胁的实验研究将群体分化为内群体和外群体,操纵群体地位的差异,通过模拟社会游戏来了解群体的社会认同威胁及其生理反应。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下述问题:对社会认同威胁概念的建构、跨文化研究及其内隐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