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53篇
  20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由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与“万千心理”出版策划机构合作主办的首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于2008年5月24至2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除香港城市大学梁觉教授因事未能出席外,论坛的其他七位发起人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语言  相似文献   
192.
高申春  刘成刚 《心理科学》2013,36(3):761-767
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或理想普遍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正是对这个观念或理想的百余年历史的追求和实践,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基本面貌,并决定了科学心理学观念的两种范畴含义及其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整体背景中它的现象学传统或道路与它的科学主义传统或道路之间的对峙关系。历史分析表明,对科学心理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理解和实现,与关于科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探索和理解是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的。以人类思维的理论形态的历史转换为背景,我们发现,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才能真正实现它自身;但主流的科学主义传统则要把心理学实现为自然科学,由此实现的科学心理学,只能是对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3.
吴宝沛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67-1478
妒忌是个体因为意识到别人拥有自己所缺乏的优势时体验到的一种消极感受,表现为自卑、敌意和怨恨的一种混合情绪,包括特质和状态两种界定角度.相似性、自我相关是妒忌的近因,资源竞争则是妒忌的远因,前扣带皮层、腹侧纹状体和腹中侧前额叶是妒忌加工和识别的相关脑区.妒忌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攻击行为、道德行为、幸灾乐祸、亲社会性以及业绩表现.未来研究可以在善意妒忌、内在机制、进化视角、文化差异等方面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94.
2012年8月17日至19日,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在安徽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安徽省心理学会主办,湖北、江西、河南、湖南、山西五省心理学会联办及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刘华山教授、江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胡竹菁教授、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佐斌教授、河南省  相似文献   
195.
《心理学探新》2009,(2):F0003-F0003
2009年4月11日-12日,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刊物联席会议在深圳举行。本次会议由《心理学报》编辑部主办,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承办。《心理学报》主编杨玉芳研究员,《心理科学》主编杨治良教授、副主编李其维教授,  相似文献   
196.
余霞  钟年 《心理学探新》2019,(5):393-399
文化心理学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心理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有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取向,是一门有胸怀、有气度、能包容的学科。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诞生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拥有共同的学科渊源,这种天然的关系决定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运用文化心理学的正当性、必然性。文化心理学的全球化研究视角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参照; 文化的观念、文化适应理论、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冲突理论等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化心理学还为跨文化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具体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反之,跨文化传播研究不仅为文化心理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还为其理论建构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7.
胡塞尔早期在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中指出心理之物或心理学经验指涉相对于意向对象的实项内容,心理学则是有关于心理事实的经验科学。这时,现象学与心理学是被严格区分的。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心理学经验逐渐取得新的涵义,在1925年的《现象学心理学夏季讲稿》中,胡塞尔指出心理学经验本身也具有意向对象,心理学经验与超越论经验遂形成平行关系,甚至成为迈向超越论经验领域或超越论现象学的途径之一。胡塞尔对于心理学两种不同的看法是如何转变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针对相关的文本进行考察,其中包括《逻辑研究》(1900/1901)、《现象学的观念》(1907)、《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1911)、《观念》第一卷(1913)以及《第一哲学》(1923/1924),等等。胡塞尔在1913年的《观念》第一卷以及1917年的《现象学与心理学》讲稿中虽仍然严格区分心理学与现象学,但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胡塞尔已经不再严格区分现象学与心理学。为了说明这项演变,对于"心理现象"概念进行阐释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8.
成为一个人: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要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武汉430079)刘建国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生(210097)郭永玉卡尔·罗杰斯(CarlR.Rogers,1902-1987)及其首创“当事人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199.
中国和澳大利亚父母报告的儿童社会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会昌 Sams.  A 《心理科学》1997,20(6):490-493,,513,
采用作者编制的《3-9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英译本,在284名澳大利亚儿童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巨大的中国和澳大利亚,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跨文化适用性。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中澳父母心目中占有不同地位:中国父母重视自我意识、社会技能、意志品质,而澳大利亚父母更重视社会技能和社会情绪的发展。在中澳两个样本中,女孩的社会性发展量表得分均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200.
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动机与功效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有关动机与功效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在包括学习者变量、社会变量、教学变量的教育成就情境中,动机与功效是交互作用的。动机(motivation)是指目标指向性行为的激起和维持过程。功效(efficacy)意味着个体自信有能力控制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初,功效感能激起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动机,当个体体验到自己有所进步之后,功效感又起着维持动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