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解农村育龄期妇女的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卫生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课题组对山东省924名农村育龄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育龄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自杀意念的关键因素,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自杀意念越高.应给予农村育龄期妇女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以减少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82.
(1)中间:即时间、空间和数量方面的中间、中等。在时间方面,中道取前后之中;在空间上中道取四面八方之中;在数量方面取多与寡、贫与富之中。《古兰经》云:“……违背誓言的处罚是以照家人的中等生活水平款待十个穷人一餐……”(5:89)此处的中等就是指数量方面。这是因为阿拉伯人认为中间的才是最合适的。阿拉伯入还认为中间的部分是最高贵的,最好的。正如谚语所说:“骆驼的正中部分是最好的”即驼峰部分;“项链的中间部分是最珍贵的。”大贤哈三巴士拉曾说过,“最好的事物是其正中”。  相似文献   
83.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在综合国内外有关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后发现,目前,学界对空巢老人的界定并不统一;从其心理健康现状来看,空巢综合症是空巢老人各种身心症状的主要体现,主要受社会支持、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影响.虽然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应从统一空巢老人的涵义,完善研究方法,深入对其自身内部心理因素的探讨及加强跨文化的比较与借鉴等方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84.
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简称PSC)指员工对组织是否重视员工工作过程中与心理健康和安全相关的政策、规程和行为实践的共同感知和看法.回顾相关研究,对PSC的理论建构、测量方法、效度验证及PSC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Resource Model,简称JD-R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JD-R模型完善的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并提出PSC理论与测量工具完善、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层次匹配、考虑组织外及个人因素、开展本土化研究等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5.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86.
提取练习比建构概念图更有利于记忆保持和迁移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依据认知负荷的3个成分,设计两个实验探究前期知识水平与策略复杂性对以上两种学习策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期知识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提取练习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建构概念图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显著地高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2)当降低概念图的难度后,被试使用建构部分概念图策略产生的认知负荷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相比显著降低,并且其在学习阶段学习到的知识量显著地高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的结果,但是在最终测试上,其记忆保持与迁移的正确率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并没有显著差异,策略的复杂性增加了学习者的额外负荷,但是对策略有效性的发挥却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提取练习策略之所以比建构概念图策略更具优势,不是因为其策略本身更易掌握,而是因为其与建构概念图策略相比不受学习者前期知识水平的影响。这意味着认知负荷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提取练习在记忆保持与迁移中产生优势效应的内部机制,并进一步证实提取练习与精细编码不同,具有独特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87.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268名中学教师在厌学、退缩行为、自我中心、攻击性行为和考试焦虑五种问题情境下教师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有效性和使用可能性的评定以及性别、教龄因素对教师评定策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具有情境性,教师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的有效性的认可和真正在具体情境中采取的策略不尽相同。在厌学和退缩行为情境中,教师倾向于认为情感关爱型策略更有效;自我中心情境中,行为疏导型策略更有效;攻击行为情境中,惩罚约束型策略更有效;在焦虑情境中,言语疏导型策略更有效。在采用可能性的评定中,对学生的厌学、退缩行为、自我中心和焦虑问题,教师都更倾向于采用言语疏导型策略;在攻击行为情境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行为疏导型策略。(2)与性别相比,教龄是影响教师评定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有效性的较为敏感的变量。在厌学情境中,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认为责任转移型策略和情感关爱型策略更有效;在自我中心情境中,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认为责任转移型策略更有效。  相似文献   
88.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困扰的类型、原因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临床咨询案例和献资料显示,大学新生面临众多的心理问题,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出现在大学生身上的大多数心理问题本质上并非真正的心理问题,而是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困扰,这些心理困扰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化解它们,我们结合本校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9.
全员参与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研究借鉴美国、英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一些实践经验,力图发展和形成一种具有综合性的集体心理辅导模式,即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提出了辅导模式的基本理念、操作步骤及主要内容,并采用教育实验的方法在金华南苑小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0.
短期性与长期性焦虑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开勒 《心理科学》2002,25(3):365-365
焦虑的本质是个体通过认知评价,预料到内外模糊的危险刺激对自我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变化。焦虑是人类自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危险的预演。适度的焦虑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否则则会对个体身心健康造成危害。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焦虑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日益成为心理卫生及保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