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天风》2014,(4):F0003-F0003
自开展“甘露助学计划”以来,在众弟兄姊妹的关注和奉献下.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43人次贫困孤儿、单亲家庭学童获得学业资助。  相似文献   
152.
計文 《天风》2014,(9):1-1
所谓“心灵鸡汤”,一般指一些充满智慧和感情的励志话语或小故事,因了它的柔软、温暖、阳光,充满正能量,总给人以思想出路,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读者》等杂志之所以卖得紧俏,大概与此有关。如今是社交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平台上,“心灵鸡汤”以其大众化口味、碎片式文本、短平快形式、励志化包装,使人们在阅读的同时转发相关五花八门的图文信息。  相似文献   
153.
《大乘起信论》树立"体用不二"的心体论,统一染与净、觉与不觉、体与用,提出"真如本觉"和"染净互熏"的新思想。真如能随缘而入生灭流转,染而不染,又能以内在的本觉智性和熏习力实现沿流而返的自我救赎。通过真如熏习的内在机制与本觉自证的修行实践,众生可返染成净,实现心灵的净化,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154.
人生要学会珍惜,珍惜身边一切值得珍惜的物和人;人生也需要学会放弃,放弃一切不值得珍惜的事情和东西。下面是人生中该放弃的七个东西,你已经放弃了吗?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  相似文献   
155.
宁静人生     
宁静是一幅水墨画,淡雅而隽永;宁静是一首山水诗,空灵而清新;宁静是蒙娜丽莎恬适的微笑,令人心驰神往……置身于当今喧嚣的生活、纷杂的世界,为摆脱人生的苦恼和忧烦,不知多少人苦苦寻求一份心灵上的宁静,却往往不可得。正如周国平所说:"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相似文献   
156.
韩林合 《世界哲学》2012,(3):77-87,161
《哲学研究》第95节是该书中非常重要的一节,也是相当令人费解的一节。它所处理的问题是:心灵表现何以可能?本文将首先介绍维特根斯坦有关心灵表现问题的一般观点,接着将对第95节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指出其他解释者的相关误解。  相似文献   
157.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词汇,指的是在建筑的设计中,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相和谐。绿色建筑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仅涉及到建筑学领域,更涉及到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综合目的是将建筑建造成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节能、无污染的居住环境,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8.
李春林 《美与时代》2013,(8):104-105
可循环展览对于实现会展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而对于发展可循环展览,不仅需要通过研发环保的材料和优秀的展览设计,更加需要通过良好的设计管理才能实现可循环展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9.
作为心灵哲学里的一个著名论证,解释鸿沟试图从知识论层面来质疑物理主义.物理主义的一个新近回应被称为现象概念策略.然而,不同的物理主义者对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解也不相同,本文选取的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版本——劳尔版现象概念策略.我将论证,该版本不但能有效化解解释鸿沟带来的困扰,而且能为我们开辟出物理主义的一条新航向——后天物理主义.  相似文献   
160.
Opposed to a commonly held interpretation that Confucian discourse regarding tianren heyi (天人合一) is simply a human-centred philosophical fusion of humanity and natur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nfucian discourse is in fact composed of two contradictory orientations, one ren-centred (roughly equivalent to “anthropocentric”) and the other tian-centred (“nature-centric” in a specific sense), which generally correspond to the two major camps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in the Wes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will be further argued that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the Confucian view have different yet related functions with regar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the tian-centred understanding establishes a metaphysical and religious framework for Confucian eco-ethical norms, in which ecological prohibitions and policies are built into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while the ren-centred orientation adds practical values and meanings to the ontological care of the human rel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n modern times,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Confucian eco-ethics are under further development, moving away from being dualistic philosophies and converging on the eco-ethical way of life. Contemporary Confucians are investigating how the two traditional “orientations” can be unified as one holistic perspective 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position in the universe,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nd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