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8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小时候我们姊妹多,家境贫困,经常受人欺负。每次受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我们吃了亏还要受母亲的责骂。明明我们有理,母亲不去与别人论理反而责怪自己的儿女,这让我们心理很不平衡。母亲说:“人亏亏一时,不会亏一世。好人人欺天不欺。”我非常不解,觉得母亲有点软弱,于是心里暗  相似文献   
172.
告别雨季     
谭海华 《天风》2004,(6):9-9
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心情。头上那一片天总是灰灰的,不知什么时候就下起雨来。偶尔有一丝的阳光,却只是暂时的,天晴过后仍旧是阴雨绵绵的天气。我曾经天真地想:人要是能随心所欲,那该有多好,这时候飞到九霄云外,不用受任何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3.
<正>车开到静思精舍时,太阳刚升起不久。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近在眼前的中央山脉上,洒在精舍白色的外墙上。盘根错节的榕树下,松鼠和蜥蜴不时会露下头,让这个  相似文献   
174.
痛苦如影随形,在漫长的人生中,苦过了,痛却长久地留下了。当时光终于冲淡了心中的痛,再回过头去看曾经的苦难,便会有一种幸福充盈胸间的感觉。那是一种从黯淡的际遇中走出的超然,一种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的淡然。就像从淤泥中开出的一朵盈盈的莲,把那片污泥变成孕育美好的沃土。来源于苦难的幸福才是最持久的,经历过痛苦的洗礼,人生才会超凡脱俗。痛苦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人心就是一粒种子,只要希望不破灭,种子终会发芽拔节,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75.
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什么类型的思维,其思维运行机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一种情感思维,它既不同于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抽象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是以主体心理情感为反思对象的内向性思维,它是对主体心理和情感倾向的自我体验,是一种价值认识。我们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史,可以看出,情感不只是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6.
《学海》2019,(4)
与以往研究往往局限在对布迪厄社会学进行理论诠释与实践应用不同,本文致力于通过勾勒一种布迪厄式情感社会学以真正拓展布氏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边界。基于布迪厄的自我—社会分析,本文发现布迪厄对情感的最初兴趣极有可能来自对萨特的阅读经验。虽然布迪厄早年关注的情感论题已沦为"未竟的情感现象学",但情感论题却在布氏社会实践理论本身及其形塑过程中发挥着构成性作用。通过梳理布氏社会学的情感论述,本文不仅勾勒出了布迪厄式情感社会学之可能性形态的基本轮廓,而且发现布氏情感研究的轨迹正可谓其从哲学到社会学之智识道路转向的缩影,甚至发现贯穿于布氏情感研究的对萨特存在论现象学的批判有可能埋下了他对现象学或社会现象学之偏见的可能性种子。  相似文献   
177.
人类心灵由意识与无意识组成。其中的人类意识由智能、情感、意欲三种类型组成。这里讨论的人工意识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意识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胡塞尔意义上的"纯粹意识",即所有可能的理性生物的意识的本质,包括人类的意识:我们每个人的经验意识及其本质结构和本质发生。人类意识活动始终遵从一个三重意义的法则,也可以将它称作各种意识行为之间的"奠基秩序":意识活动的各种模式之间的"发生的奠基""结构的奠基"与"动态的奠基"。人工意识的设计和制作,至少需要按照这三种奠基秩序来进行。也许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奠基秩序。但可以将这三种奠基秩序视为人工意识构想的基本支点和弹性框架,以期随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178.
冯宁宁  崔丽娟 《心理科学》2017,40(5):1215-1221
探究源自环境的恢复体验(如,放松、平静等)对居住者地方依恋(包括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其中的内在过程与情境条件。采用问卷研究法(N=410),结果发现:(1)恢复体验能显著正向预测个体地方依恋;(2)环境偏好在恢复体验与地方依恋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居住时长调节环境偏好与地方依恋(主要是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将有助于探寻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压力管理与城市管理协同路径。  相似文献   
179.
梦如人生     
中隐 《佛教文化》1994,(4):26-27
做了一个恶梦,梦见一片树叶,从半空中飘落到眼里,于是我逐渐失去了天空,失去了一切。我急了,哭了,醒了。 窗外树上的叶子,依然在树上,暖阳下,虽然有些萧瑟,却同树下嬉戏的猫儿狗儿,以及天上的鸟儿,屋背的炊烟,组合成一幅快乐的风景图画。  相似文献   
180.
大唐盛世,究竟给后人留下了哪些不朽的遗产?正如青春英年之于个体生命,往往因其喷薄而发的生命活力与新奇鲜活的经历体验,因而给人以毕生弥足珍贵的回味一样,大唐——那个属于我们整个民族的辉煌青壮年,究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些什么值得无穷回味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