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48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姚兆明是台湾著名女画家,她于新中国成立之前随友去台湾,拜溥心畲为师。溥心畲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皇室后裔,自幼研习传统绘画,后成为一代大师。由于姚兆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溥心畲喜爱,成为"寒玉堂"第一代弟子,后与溥心畲之子溥孝华结为夫妇。1986年姚兆明为保护溥心畲留下的书画作品而被窃贼杀害。姚兆明一生致力于"溥派"艺术的研究,其传奇的艺术经历与杰出的艺术成就离不开溥心畲大师的教导。姚兆明曾立下宏愿,要努力成为"溥派"掌门人,将"溥派"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2.
西方心育教学模式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雪  王玲 《心理学探新》2000,20(1):23-27
本文探讨了心育与心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着重介绍了西方几种有代表性的心育教学模式 ,即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威廉姆斯的创造与情意教学模式、开放教室的教学模式与勒温的敏感性训练等 ;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 ,分析了西方心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3.
康德不承认人类具有智的直觉,而将智的直觉归于上帝。牟宗三从“心外无物”出发,将物自身看作无限心之表象,揭示出智的直觉之存在,但造成了主体的膨胀以及物自身的虚无化。而在朱子那里,性理与形气作为知觉的不同来源,皆具有物自身的意义,但性理具有更加根本的地位。性理以其绝对创生性,自行进入知觉而内在于知觉,所以道心即是智的直觉;也内在于形气,所以人心也以性理为本源。由此,道心以性理为其积极内容,达成了对人心的肯定与成就。这不仅可以弥合主体性的内在张力,证成物自身的真实意义,而且可以开出一条新的契接西方知识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以来 ,随着人文思潮的发展 ,生活本体日渐成为中国和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 ;尤其是 80年代中期以后 ,此问题在国内学界倍受关注 ,以至被人们称作本体论的“复兴”。本体问题在人类文化系统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 ,它的“复兴”表征着现代社会生活以及现代文化正在发生着深层的、体系性的变迁。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巨变时期 ,我们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本体思想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本体具有深刻而透彻的把握 ,中国人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根本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视野中的本体是生活世界的本体而不是西方二元文化语境中的物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5.
张九成在二程和谢良佐的基础上提出“仁即是觉,觉即是心,因心生觉,因觉有仁”的思想。以觉为心的本质属性,将心与性(仁)连接起来,一方面解决了仁性从潜在到现实何以可能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心(或觉)上升到了本体的高度,心之所以在造化和认识宇宙上具有决定性意义,完全在于心之“觉”,从而开始了心学的创立。因为以心为本,所以他强调“正心”之学,以唤起时人麻木的心灵。张九成“觉即是心”的思想无疑受到了禅宗的启发,但因此断定其学为禅学却是不恰当的。正确认识张九成的“仁即是觉,觉即是心”思想,对于重新认识心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作为当代心智哲学九大问题之一的他心问题,肇始于Descartes主义对心身关系的认识。问的是:我们能否知道以及怎么知道他人有心,亦即有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对于他心问题的解决方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大脑测试技术等)的深入发展,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知识联姻和交叉合作研究,提供了关于他心问题的若干重要成果和实证资料。他心问题不再成为"理论的死角"。当代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SCN,2000),在科学方法论上更加关注对社会性心智现象的神经机制考量,一系列研究成果都为揭示他心问题提供了科学旁证。这不仅说明了认识他心的可能性,而且表明了通向认识他心方式的多样性,物理学的方法并不是与他心相隔绝。本文尝试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镜像神经元系统,他知与自知、他心知觉和再认的社会标记、他心社会判断和归因入手来论证他心问题的可释性,为他心问题的论证提供一条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107.
所谓心法学,即系统阐释儒家圣贤认识心性、修养心性、自觉地把自己纳入道统谱系的学说。《心经》是真德秀辑录传统儒家经典与程朱理学关于心法学理论而辑成的一部有关心性修养的书,它始终围绕"治心"的主题,集中阐发了儒家的心性之学,极力倡导儒学心性修养工夫论,表现为与陆王心学迥然不同的心法学传统。1592年,程敏政附注《心经》并很快传入韩国。李退溪是韩国大儒,自称通过《心经》而把握朱子学乃至儒家心性之学的实质与精髓。退溪对《心经》的尊崇深深影响了韩国儒学的文化生态,促使韩国儒学心性论一步步走向心法学,并自觉地排斥陆王一系的心学范式。退溪在研究与接受《心经》心法学思想过程中,通过对门人弟子讲授《心经》及其"附注"而形成了退溪学派对《心经》的推崇,并影响到以栗谷为宗的畿湖学派和以丁若镛为代表的实学派。可见,《心经》和《心经附注》已成为韩国心性之学的阐释与建构的重要思想载体,对韩国儒学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08.
心如莲花开     
有一位朋友独自出门旅行,第一站去游历名山。当他踩着苍苔湿露,披荆斩棘,历尽千辛万苦抵达山顶的时候,他被眼前美丽的风光陶醉了。  相似文献   
109.
石头到处砸东西,这引起了许多东西的惶恐和不满。东西们纷纷要求布出面制止石头。布警告石头说,如果它再到处砸东西,就对它实行严厉的惩罚。石头心里虽然不服,但自知不是布的对手,如果贸然前去砸布,不但不能把布砸碎,反而自己会被布包起来、关押起来,让自己永无出头之日。怎样来对付布呢?石头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石头找来了剪子,要剪子去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依次从心体是否需要性体保证其客观性,性体能否保证心体的客观性,形著说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天道等方面,向牟宗三著名的形著说提出质疑。本文总的结论是,形著说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其路子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对,不仅不能有效解决理论上的难题,而且有叠床架屋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