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迎接高考,现阶段我们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第一轮复习,在复习中,大家都会想办法提高复习效率,笔者以为加强地图教学不失为其中一个好的方法。在教学中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应用。当然,毋须讳言,近些年绝大部分高考题也多以地图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其命题图像多种多样,而且多数是课本中图的变形或创新,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地理课堂上加强地图教学。  相似文献   
122.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途径,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教改的今天,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再以老思路和老方法来“传授”语文知识。若还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语文知识硬塞给学生,而不管教学效果如何,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失败。因为它不能达到让学生愉快的目的,也不能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产生学习的欲望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心态,在语文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3.
万文 《世界宗教文化》2015,(3):61-74,158
中国非信徒与宗教信徒之间以及不同类别的宗教徒之间的社会关系,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型态之一。本文以地位感知和合法性表征为基础,尝试把偏差地图模型修正为心态地图模型。论文采用恐惧管理论的典范实验程序,通过牙痛启动和死亡显著性启动,以探究当代中国非信徒和基督徒大学生样本作为评价主体在世俗语境和死亡启动语境中心态地图的异同。论文发现存在显著的评价主体的内群偏好效应,非线形的死亡启动效应和中国不同宗教群体作为评价对象上的分化效应。论文期望为宗教对话、宗教宽容和宗教治理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24.
认知地图技术是用来获取个体对某个特定领域独特理解的图形化描述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认知诱发技术与分析技术.在详细阐述其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一个共享心智模型的研究实例,展示了认知地图技术应用的一般步骤.然后,介绍了认知地图技术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并针对认知地图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即从认知地图技术的理论、应用及软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5.
六神有主     
我有位朋友,棋下得很棒,与人交手,鲜有败绩。一次,友人向其讨教赢棋秘诀,朋友说,弈棋,对交手双方来说,棋艺固然重要,但比棋艺更重要的当是拥有一颗平常心。赛场上常不乏这样的事例,有的人棋艺很不错,惜乎背上了喜赢怕输的包袱,心态一失衡,误招昏招自然迭出,  相似文献   
126.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青春的本质不是粉面桃腮、朱唇红艳,而是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饱满的情绪和顽强的拼搏。一次采访中,刘晓庆澄清自己的“年纪”问题时说,  相似文献   
127.
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撼,这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态。对许多人来说,追求尽善尽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从未想过,正是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态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8.
“谢谢!”“好吧!”是需要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瑞典政治家、哲学家达格·哈马舍尔德说:“对于一切已经存在的,说声‘谢谢’,对于一切将要发生的,说声‘好吧’。”“这很重要,它不仅能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而且能培养我们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29.
《学海》2014,(5):143-151
嫉妒是在两方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关于嫉妒与不平等的理论多从被嫉妒方"不应得"的强势和嫉妒一方"得不到的"弱势两方面进行讨论,本文则着重考虑了影响嫉妒的多元因素,以及"不应得"的强势与"得不到的"弱势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一思路下,将不同社会背景下对平等的期待、强势和弱势地位的是否应得、自身的无力感以及与他人比较所得的被剥夺感都纳入分析框架,并称之为"感知的不平等"。从1980年代盛行的对"红眼病"的讨论到2000年出现的"仇富心态"再到2013年出现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不均等累积都使人们对待财富的态度、他人及自身的优劣势的理解在过去的三十几年内-至少在话语层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对《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刊登的有关眼红和仇富报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阐释针对嫉妒的官方话语如何通过批判"眼红"和"仇富"来影响不平等的感知、认知和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30.
宗教体验及其神经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体验是人在宗教活动中的心态或体悟及伴随的情感体验,它是一个过程.其神经基础的研究表明,宗教体验过程中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被激活.这些研究表明宗教体验与认知和情绪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与早期有关宗教体验实质的结论吻合,但这并不表明大脑中存在"上帝脑区".该文简要介绍了宗教体验的概念、神经基础的一些研究,并对该领域内的一些问题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