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5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瓜 那时南边的菜园里,真是热闹,春夏之交,蜂飞蝶舞,一片绿盈盈的欣然。园子东边是整齐的黄瓜架,嫩绿的蔓爬在架上面,勤快些的,快聪到顶端,更多的,是在中间盘旋。渐渐地有了零星的黄花,四下开着,一如那些零散的记忆,星聚于多年后思乡的心里。  相似文献   
32.
感恩的心     
春意浓浓,夏日炎炎,秋风瑟瑟,白雪皑皑。在四季的交换中我们播种希望,挥洒汗水,收获果实,纯净心灵。“急匆匆数载芳草地,情切切几多南飞燕”,无论东临碣石,还是西出阳关,无论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边,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父母祈祷:祝天下的父母们一生平安。  相似文献   
33.
<正>朱权认为,道是自然万物生命大化的规律,也是人摆脱生死束缚,寻求天地同一的方法学问。同时,道还是个自我管理,真正实现心地圆融、心身两便的一种精神意识和人生信仰。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正统十三年(1448),享年71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少年封藩,戎马十年;中年韬晦,寓身学术;晚年学道,托志翀举。以道养生,以道治心,这是朱权提出的最重要的养生观点。朱权认为,道是自然万物生命大化的规律,也是人摆脱生死束缚,寻求  相似文献   
34.
空海的密教称作真言密教,其密教思想包含在“真言”概念之中。“真言”第一是用来表达密教教宗的意思。第二是指如来的如义真实语。此真言概念出自佛教经典,在此意义上,应该说它就是真言、曼荼罗的原意。第三个含义按照空海在《声字义》、《十住心论》的解释,“真言在梵文里叫做曼荼罗”。本文主要想通过考察理解真言的内涵,达到明确空海密教思想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佛教是一个特别讲因果、重伦理、修慈悲、非暴力、求出世解脱的宗教。她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与以重伦理、尚仁义、讲忠孝、谋三立(立德立名立功)的儒家和重修身养性、讲自然和谐的道家  相似文献   
36.
一天,一个流浪汉在公园发现了一只狗,他看四周无人,就把狗藏了起来。没想到这只狗的主人是个富翁,爱犬丢失后他非常着急,便在当地的报纸上登了寻狗启示:如有拾到爱犬并送还者付酬金3万元。流浪汉看到这则启示,就抱上小狗准备去领酬金,但他转念一想,富翁既然能拿出3万元,就一定舍得拿更多的钱来  相似文献   
37.
“画马要以真马为师”是画马艺术中千古不移的法则.然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对这一法则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唐宋以来的画马大家对真马更多地以目视心记、心摹手追为主.徐悲鸿主张中国马画的发展在坚持优良传统以外还要饱含着新的内容,如解剖、速写、素描、焦点透视、变形等.韦江凡强调解剖研究和速写功能,弱化了素描关系和焦点透视,同时将传统的书法艺术融入了马画之中.事实上,只有将人的情感世界,与骏马的动态、形态、神态以及外部景物等主客观元素反复交织融合后付诸笔端,才能将其有机、和谐地展现出来;这种饱含感情的全息描绘才是“画马要以真马为师”理论之精髓.  相似文献   
38.
吴正银 《天风》2004,(8):33-33
让苦难不再成为屈辱的前提是坚强面对、不屈不挠、勇于奋斗、战胜苦难,让它成为我们人生中真正值得汲取的财富!  相似文献   
39.
略论郭店楚简《五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五行》首先对“五行”一词进行了更内在的分析与理解,认为仁、义、礼、智、圣五行,形于内则谓之德之行,未形于内则谓之行。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德,天道也;善,人道也。二者所适用的范围与所成就的境界是不同的。而如何为善,如何成德,如何集大成以成君子?简书认为仁、义、礼、智、圣五行是与心之用紧密不可分的。所以为善成德,乃在于涵摄四行、五行之心自体的和乐一同。这也就是所谓“为一”、“慎独”的工夫。君子成己亦成人,涵德兼善而集其大成。此外,《五行》还比较突出了圣智的全体作用,认为是仁义礼乐之本源。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