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 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 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 SPM)。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熟悉感来自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再认, 与基于回想的再认相互独立(dual-process theories, DPT)。在实验室, 评估熟悉性与回想是否相互独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两者分离的证据。本文尝试梳理无线索回忆再认(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 RWCR)范式的研究, 结果显示:熟悉性对某种特殊的概念加工和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要比回想更加敏感, 并没有支持SPM关于回想和熟悉性各自对意义加工和局部特征的知觉加工更加敏感的推断。而且RWCR研究还观测到熟悉性与回想在行为和神经成像方面的实验性分离, 支持了DPT关于熟悉性与回想相互独立的推断。最后, 本文从熟悉性的深层机制和中英文材料对RWCR的不同影响出发,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2.
规划谬误是指人们在估计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倾向于过度乐观, 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一种现象。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规划谬误理论和记忆偏差理论。规划谬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动机因素、个体的经验水平、目标任务的性质等。规划谬误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从第三人称视角进行估计、任务分解及时间分配。未来的研究主要从规划谬误与策略性误解、乐观偏差、过分自信的关系, 规划谬误的产生根源、规划谬误的跨文化研究、规划谬误的研究范围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3.
刘啸莳  曹中平 《心理科学》2014,37(4):880-887
为研究童年期遗忘,本研究采用简单最早记忆法考察了60名中国城镇独生最早记忆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在记忆情绪上加入了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的测查。结果发现,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最早记忆各特征均不存在差异,性别差异也不显著。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在最早记忆中出现率分别为53.7%和41.7%。结果表明,中国城镇独生儿童的童年期遗忘在9岁时已变得和成人十分相似;情绪理解对早期记忆的长久保持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4.
采用“间接学习—回忆”实验范式,考查方位记忆的生存优势及生存记忆的性别差异。在电脑屏幕上下左右4个方位随机呈现动物或食物图片,被试相对于中央点对捕获动物或采集食物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方位回忆测验。实验1和实验2为2(情境:生存情境vs.比赛情境)×2(性别:男vs.女)的被试间设计,发现当狩猎动物或采集食物活动与生存相关时,图片方位回忆的正确率较大;实验3为2(情境:生存狩猎情境vs.生存采集情境)×2(性别:男vs.女)的混合设计,发现不同性别被试在两种生存情境中的图片回忆正确率存在差异。表明方位记忆具有生存优势,生存记忆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5.
贾喆  毛伟宾  朱永泽 《心理科学》2014,37(4):840-844
本研究使用消极情绪视频片段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词表法定向遗忘范式,用2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内容与自我关联性对负性情绪要义和细节记忆的定向遗忘及其权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内容关联性对定向遗忘几乎没有影响,在内容关联条件下,遗忘提示只增加了要义记忆没有增加细节记忆;(2)自我关联性对定向遗忘产生了影响,自我关联条件下出现了定向遗忘,而自我无关条件下定向遗忘消失;(3) 关联性对细节和要义记忆有不同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要义-细节权衡。  相似文献   
176.
通过2个实验来探讨空间记忆参照系建立的时间特征。被试学习一个由7个物体组成的场景,场景中的物体以随机的方式序列呈现。一个能够标明物体位置且具有对称结构的场景分别在被试进行物体位置学习之前或之后呈现。研究结果发现:当被试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能够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但被试学习物体位置之后再短暂呈现场景结构,场景结构不能决定空间参照系的建立。以上结果表明:空间参照系是在学习物体位置之前建立,并且建立之后不能被改变。  相似文献   
177.
采用记得/知道范式,以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为实验材料,以32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考察情绪记忆鲜活性和准确性的关系。结果发现,情绪记忆的记得成绩好于中性记忆,说明情绪记忆较中性记忆更具鲜活性;情绪记忆的鲜活性和准确性存在较大的关联,在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上相关都达到了显著,表明情绪记忆的鲜活性与刺激中心细节的恢复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8.
结合经典的自传体记忆测验(AMT)和反转-自传体记忆测验(AMT-R)探究创伤青少年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的原因。首先通过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LIET-S)和创伤后症状自评量表(CROPS)对630名青少年进行筛查, 然后结合访谈, 并采用儿童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CRIES)测量创伤程度, 最终选取有创伤后症状的青少年63名, 分为高创伤组和低创伤组, 另无创伤经历的青少年30名作为控制组。三组被试均参加AMT和AMT-R实验。结果发现, 在AMT中, 创伤青少年表现出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的特点, 且创伤后症状越严重, 具体性减少越明显; 在AMT-R中, 创伤青少年提取的具体记忆数量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创伤青少年自传体记忆具体性的减少是情感调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9.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2,44(1):30-39
记忆包括编码和提取两个重要阶段, 以往研究多关注内隐和外显记忆在提取阶段的脑机制分离, 那二者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是否不同?为探讨这个问题, 该实验采用两阶段的迫选再认方式, 把学习项目区分成三类:随后被选择且告知为见过的项目(记住), 随后被选择但告知为猜测的项目 (启动)以及随后未被选择的项目(忘记)。结果表明, 从200 ms开始的颞区负走向Dm效应为内隐记忆(启动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 400~500 ms前额区正走向的Dm效应为外显记忆(记住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精细加工过程, 而200~300 ms中央区及600 ms开始的顶区负走向的Dm效应为两种记忆类型所共有, 它们分别反映了对刺激的注意状态以及把编码后的刺激信息登记进相应记忆系统的过程。因此,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既存在着分离, 也存在着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0.
采用R/K判断任务,探讨来自母亲、好朋友、不熟悉同学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结果发现:33名12~14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和"记得"指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实验一);32名15~17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但在"记得"指标上,好朋友、母亲、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呈显著递减趋势(实验二).两项实验表明来自亲疏关系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存在记忆优势效应;青少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