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591.
在明中叶以来儒者复兴古乐、古歌法的历史背景中,王阳明基于心学理论创制了九声四气歌法作为致良知的重要工夫,在讲会及书院教育中得到广泛流传。阳明歌法以春夏秋冬四气互摄的结构,演绎道体生生变化的丰富节律,具有两层唱法与境界:普通唱法通过调适音声,达到平和气机、怡情养性之目的;深层唱法以音声直入心体本原,呈现心体—元气—元声—天地运化一体贯通的生命结构,体现了阳明学“心物同构互摄、同一运化节律”的宇宙观。阳明歌法的义理体现了儒家以先天心气建构本真世界的一脉传衍。  相似文献   
592.
我一直非常喜欢季翱那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然而令我真正领悟到此中禅意的,则是一串雨季最初的茉莉。那是个雨天,雨点比春雨急促,但又比夏雨温柔。午后,我伏在书案到,望着窗外路如细网的雨丝,寻思着这场雨不知还要如此缠绵多久?窗外的天是灰白的,落下的雨也是灰白的。如若我再这样呆数檐角的雨后,我想,那么连带着心懂出会变成民日的了。于是,我抛下书,撑把车踏进蒙蒙烟雨中。屋勃展条小章,原本行人便不等,此时更是稀少,几乎就我一人在这警中徘徊深一脚,浅一脚,溅起朵朵水花。而依旧不体不止地痴缠,我跳圈的脚步在一…  相似文献   
593.
“心”,在佛教中有着最为丰富的诠释。认识自己的心,把握自己的心,自如地运用自己的心,最终超越一切束缚,得到涅槃寂静之乐,这是非常美妙的境界。当年佛陀证悟到了这个境界,便从内心流出无尽的悲悯,以圆满的智慧,向我们揭示了“心为法本,心尊心使”的真理。了解心,无疑就是了解了一切事理的根源,而智慧地运用此“心”,就能引导一切众生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心”本来是自然的、清净的,没有造作,不染纤尘。如同静静的湖水,内不涌动,外无波澜,映现万事万物,明明朗朗。而心的这个“本来”,被无明烦恼障蔽后,变得杂乱垢染,念念无常,如同湖面起…  相似文献   
594.
给人一架梯     
上大学时校园里有一片柿林,柿子成熟时又大又甜的柿子沉甸甸地把树枝给压弯了,诱得我们总想寻个机会偷偷摘几个柿子解馋。学校明确规定: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得私自进入园内践踏花草采摘果实,若违规将视情节给予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慑于校规的威严,我们只能望柿兴叹。机会终于来了。一个周末的夜晚,明月朗照。上完自习课后,整个教学楼熄灯了。我们3个舍友想,柿林的管理人员应该回家了,我们可以乘机偷柿子解馋。很快我们找来了手电筒,明确了分工。一人在园外负责看人,一人上树摘柿子,一人在树下接从上面扔下来的柿子。提心吊胆中不到一刻功…  相似文献   
595.
洪燕妮 《法音》2020,(1):15-19
紫柏真可法师对《四书》“中”“诚”“求放心”等思想精神,朱熹“心统性情”说均进行佛教化诠释,以儒家理念充实、丰富佛教义学;同时,真可站在佛教立场上,对孟子“性善论”、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等儒学思想进行批判性诠释,以佛教义理统摄儒家理念,突显佛教义学的内涵及意义。分析真可著述中对儒家义理的诠释与论析,既可从一个侧面揭示真可佛学的理念和精神,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明末佛教普遍以儒学经典诠释佛典、佛理的趋向,突显明末儒佛的交融关系。  相似文献   
596.
豁达     
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浮沉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襟怀。  相似文献   
597.
命不是一个现成的东西,而是天人授受之际的那个发生。天之授,命也;人之受,义也。义是命之义,义之所据即在命中;命是义之命,天之授须人之义方成其为命。如此,人非创造命,亦非命的附属品,而是命的生成的必要条件。此之谓"义命合一"。  相似文献   
598.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维,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智慧,接地气、听民声、治贪腐、扬国威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得党员干部队伍风清气正,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独特的语言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也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了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呈现新气象、新景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领域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总书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的具体实践并彰显了高超的哲学智慧。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总书记倡导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在指引并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奋发有为、阔步前进。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书写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篇章,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599.
孟子的"不忍人之心",是其"仁政"思想的价值核心所在。"政治行为"因以人为其行为的对象,故而其自身的正当性与人日常行为的价值源头紧密连接在一起。人因有不忍人之心而后有不忍人之行,有不忍人之行而后有不忍人之政。围绕着这一价值源头,于"君",孟子有着一种道德操守的必然诉求;于"政",这一必然诉求则于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客观化为具体的法令制度;于"民",孟子则本着顺遂人之常情的态度,强调通过制民之产以导民向善。善、德、政三者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是环环相扣的自本至末的逻辑扩充关系。孟子的这一认识,在当今建立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00.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的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将它驱逐。它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人们倘若哀叹野马因“小不忍”而暴怒、狂奔乱了“大谋”———失去了生命,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有类似的行为和报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