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罪可以从法律和爱两个角度去看。从法律的角度看就是守好天主的法律、诫命,不犯罪得罪天主,但这总是消及的、被动的,即不允许做——,不允许做——。而从爱的角度去看是光守好法律不够,还鼓励人应该努力地做什么,是积极的。当人们应该做的事而没去做或没做好,就是不公正或不公义。所以我们每个跟随基督的人应在爱的光照下去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和认识天主对人类的爱。当我们认识到了天主对我们的爱时,我们就更能认识到自己的罪,认识到罪的严重性。也就更能感到内心的惭愧和不安,带着一颗悔改的心重新转向天主的爱,带着希望去生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在爱的光照下认识罪进行解述。  相似文献   
172.
《法音》2004,(7):48-48
本刊讯山西省佛教协会顾问、五台山佛教功德慈善总会名誉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原副会长、五台山塔院寺退居方丈寂度法师,于2004年6月21日6时45分,在太原崇善寺安详示寂,世寿94岁,戒腊66夏。寂度法师生于1910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重庆市铜梁县平滩乡新华村人。1939年在峨眉山万佛顶依海静法师剃度出家,当年到成都近慈寺拜能海上人为师,受具足戒,随恩师在寺内修习佛法10年。新中国成立后,寂度法师追随能海上师驻锡四川省绵竹县云悟寺,1953年又随恩师登上五台山,驻锡清凉桥,先后任知客、都监。文化大革命期间回原籍务农,1978年重返五台山住十方…  相似文献   
173.
浅析《灵宝度人经》所描绘的世界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之称的《灵宝度人经》,给人们描绘出了一个宏伟的世界图景。这世界图景自成一个金字塔形的体系,为人们求仙问道提供了一个向上往善的动力性支架。人们只要矢志不移,不畏辛苦,脚踏着它所设建的天梯,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入更高更为自由的天人境界,过上寿与天齐,美妙如画的神仙生活。本文试图揭示这个图景,以丰富人们对《灵宝度人经》教理教义的认识。一、《灵宝度人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灵宝度人经》产生于东晋末年,它是道经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早期民间道教发展到上层官方的士族化神仙道教,再发展…  相似文献   
174.
儒家"耻"德与公民道德文明的教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长期受到儒家道德人文理念浸润的国度 ,儒家的道德人文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无疑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即旨在阐发儒家“耻”德对于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教养的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5.
拉姆齐信念度概念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卫 《现代哲学》2004,1(3):123-127
本文揭示了拉姆齐信念度概念的性质,从而明确了信念度是如何被演绎的;同时指出,如果把“给定q条件下p的信念度”理解为“q蕴涵p”的信念度,那么任意命题p和q都是独立的,从而表明这样理解条件信念度概念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6.
肖雁 《管子学刊》2002,(4):31-35
“德”在荀子思想体系中不仅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统摄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哲学范畴。荀子还在其思想体系中阐发了其系统的德治思想,因而“德”在荀子思想中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学范畴。系统考辨“德”在荀子思想体系中的三层含义。对于全面把握荀子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7.
《论语》中"德"共出现40例,这40例"德"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德"的主体方面设置个人与群体、君子与小人两组观察维度,从"德"的具体所指方面设置秉性与行为的区别,从"德"的作用方面设置治民与化民的不同,以此来分析《论语》中"德"的含义,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可以发现《论语》中关于"德"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道德教育、道德评价以及个人的修身进德都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8.
客体记忆能力与元记忆能力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3×2混合设计,以任务难度预见(EOL)和提取自信度判断(JOC)等级和记忆成绩及两者间的相关为指标,探讨老年人和青年人客体记忆能力的发展与元记忆能力的发展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1)记忆能力随龄老化.元记忆能力随龄不变.(2)提取方式影响记忆成绩和EOL准确性,不影响JOC准确性.(3)记忆监测种类对记忆监测准确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9.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天人合一"实质上是在道德基础上的合一,即"天人合德".  相似文献   
180.
有教无类立德树人——孔子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其中富有深刻的伦理意蕴.从教育学的视角看,<论语>有深刻的逻辑严整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性近而不同,习远而可趋"的人性论是其教育思想基础;"有教无类"的平等意识、平等教育主张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对象论;以人文化成为突出特色的诗、书、礼、乐、文、行、忠、信等丰富内容构成其教育思想的教学内容论;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启发诱导、身体力行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构成其教育的方法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的教育境界构成其师德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