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憨山德清认为,自我与他人之间本无差别,但世俗之人执著于自我的"形骸",由此而产生了自我与他人的对立;修持佛家的天乘止观,人们就能够破除对"形骸"的执著,而达到初禅天天人的境界,这也就是庄子"齐物"的境界了。憨山德清如此判定"齐物",难免有故意扬佛抑庄之嫌。憨山德清的扬佛抑庄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他将《庄子》中的"真宰"等概念诠释为阿赖耶识,从而认定庄子执著阿赖耶识,然而这种诠释缺乏文本依据。憨山德清之所以故意扬佛抑庄,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当时过度推崇《庄子》的时代风气的抵制。  相似文献   
142.
对中国化的基督教堂装饰艺术的探讨,既有利于把握各种中式基督教堂当时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为今后基督教堂的建筑活动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一中国传统建筑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构架结构技术体系上,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空间的结构美,主要表现为建筑个体各部分结构之间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3.
通过3个实验探讨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的情绪意义。实验1采用限制联想法考察红色和蓝色的情绪意义。实验2、实验3采用启动范式, 分别考察在知觉水平和概念水平上红色和蓝色对情绪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知觉水平:在唤醒度和优势度上, 红色知觉引发了高唤醒、高优势情绪, 蓝色知觉引发了低唤醒、低优势情绪, 这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 但在愉悦度上, 红色知觉既能引发高愉悦情绪, 也能引发低愉悦情绪, 而蓝色知觉只引发了高愉悦情绪, 这体现出本土化特点。(2)概念水平:在唤醒度和愉悦度上, 红色概念引发了高唤醒、高优势情绪, 蓝色概念引发了低唤醒、低优势情绪, 这与知觉水平基本一致; 但在愉悦度上, 红色概念只启动了高愉悦情绪, 而蓝色概念同时启动了高愉悦和低愉悦的情绪, 这与知觉水平不一致。本研究表明:(1)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情绪引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愉悦度上; (2)颜色知觉和颜色概念对情绪的引发机制可能具有如下特点:颜色知觉对情绪的三维度具有直接的引发作用; 而颜色概念对情绪唤醒度和优势度的引发是以颜色知觉为中介, 对愉悦度的引发则是以社会文化为原因。本研究探讨了红色和蓝色对中国汉族大学生情绪的作用, 对红色和蓝色在中国社会环境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同时, 直接比较并剖析了颜色知觉与概念对情绪的引发特点, 对于揭示二者对情绪引发的内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4.
视觉长时记忆激活度对促进视觉短时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旭辉  姬鸣  黄杰  何立国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4,46(8):1086-1093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关系是记忆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 研究者们就视觉长时记忆是否能促进视觉短时记忆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 但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形成不同激活度的视觉长时记忆, 考察对几何图形的视觉长时记忆是否能对变化检测中的短时记忆起到促进作用。结果发现, 低激活水平的视觉长时记忆不能促进视觉短时记忆, 而事先存在且高度激活的视觉长时记忆对视觉短时记忆却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 随着视觉长时记忆激活水平的提高, 刺激间间隔的效应值也逐渐减小。本研究说明, 视觉长时记忆能否促进视觉短时记忆取决于视觉长时记忆的激活水平, 高激活的视觉长时记忆对阻止视觉短时记忆痕迹的迅速消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采用多级估量法,通过分析不同隶属度的部件样例组合成的面孔样例对原型的隶属度,考察耳朵、脸型、眼睛和嘴巴等部件在面孔相似性判断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面孔相似性判断中,人们对不同面孔部件赋予的权重并不相同,对脸型和嘴巴赋予的权重较大,而对耳朵和眼睛赋予的权重较小。表明,面孔各部件在面孔相似性判断中的作用不同,相对于耳朵和眼睛,脸型和嘴巴的作用更大;面孔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的划分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面孔相似性判断。  相似文献   
146.
蒋燕玲  杨红升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2):2142-2152
不同群体间普遍存在着语言偏见, 表现为人们倾向于使用抽象度较高的词语对内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进行描述, 而对内群体成员的消极行为、外群体成员的积极行为则使用抽象度较低的词语进行描述。社会认同需要和认知预期倾向是它产生的两大心理机制, 其影响因素包括社交情境、群体和个体等方面, 同时它会对群体刻板印象及语言主体间的社会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语言偏见的其他表现形式、研究方法及本土化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7.
关于儿童如何理解假装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幼儿能够从心理角度理解假装。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只能从假装行为角度理解假装。本研究通过自制录像,考查了3~5岁幼儿对假装游戏中意图和行为作用的理解。实验中,给幼儿呈现3种不同类型的录像情境:有意图-有行为、有意图-无行为和无意图-有行为,要求幼儿回答录像中的主人公是否在假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录像中主人公明确表达其假装意图的情境下,幼儿能够从心理层面理解假装,并且3~4岁幼儿存在一个快速发展期;同时,假装实体的熟悉度可能影响幼儿对假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8.
<周易>与<中庸>皆为早期儒家的重要文献,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献学问题,学界始终争论不定,很难从学术谱系上断定其关联.因而本文通过对二者文本中的重要思想、概念的比较,着重对"德"与"位"合一的论述,以为<中庸>未发之中,与<周易>变易从道之中有对应关系.在这种对应关系中构建出儒家"大德必得其位"的中道思想.  相似文献   
149.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自编的工作不安全感问卷,通过对武汉、广州、成都、太原等地12家企业的787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对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维度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企业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包括工作丧失、工作执行、薪酬晋升、过度竞争和人际关系不安全感等五个维度。五因素模型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较好地验证。文章最后对工作不安全感的维度构成以及测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0.
<本底抉择与道德理论>是翟振明教授在美国出版的一本伦理学专著.在这部著作中,翟振明以哈贝马斯的交互理性及对话伦理为理论出发点,提出了本底抉择的概念,从而形成了对哈贝马斯理论的某种超越.在交互共同体中,翟振明赋予交互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选择以最本底的意义,哈姆雷特式的经典问题"To-Be-Or-Not-To-Be"成为每个成员进行本底抉择时必须直面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翟振明将本底抉择建基于真正的人(具有人的度规的人)之上,并对人的生命给予一种现象学意义的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