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5篇
  7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愿景和治理行动,经历着深刻的城市发展价值理念转型。聚焦城市更新伦理价值维度,从空间人本伦理看,应超越增长范式,向宜居城市目标迈进;强化人文关怀,回归城市空间的日常生活本质。从空间正义伦理看,应立足共享正义,确保空间包容性和空间福利均等化,让城市更新增益惠及所有人,尤其是保障弱势群体的空间权益;追求居住空间正义,调控城市更新中居住空间重构的负效应。从空间治理伦理视角看,应强化公共利益保障的政策引导,建构以有效的公众参与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192.
阶层、健康和正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导言如果生命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东西 ,富人应该活着 ,穷人应该死。BlackSpirtual,US也许富人不能买健康。但证实健康的阶层不平等的研究表明 ,富人较穷人更长寿 ;而穷人更早于富人死亡 ,包括在所有的年龄段中。另外 ,穷人也比富人更易患病 (Kaplan及Lynch 1997,Wilkinson1996) ,健康的社会经济不平等甚至在最富裕的国家中也存在 ;这种不平等适用于可治及不可治的疾病 ,也包括损伤 ;他们甚至存在于对不同的危险行为进行考虑之中。这些健康的不平等作为更严重的不正义冲击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医疗卫…  相似文献   
193.
顾丽玲 《现代哲学》2007,(3):127-132
由苏格拉底之死而引发的苏格拉底敬神之探讨,迄今为止仍为许多研究者孜孜以求。文章试图以柏拉图这篇专门探讨敬神主题的对话《游叙弗伦》为切入点,来考察苏格拉底的敬神。前三节逐一分析该篇对话所探讨的关于敬神的三种定义:1.敬神即做神所做;2.凡神所喜即敬神;3.敬神即在于侍奉神。一则考察习俗敬神观的根据,以及游叙弗伦对这种敬神观的立场,二则从苏格拉底对游叙弗伦的回应来看苏格拉底对这种习俗敬神观的态度。最后一节试图考察苏格拉底自身的敬神态度,以及这种态度与其作为哲人的智慧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4.
《诗序》观是孔颖达《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诗序》的作者和价值两个方面。他在《毛诗正义》中有8处说《诗序》的作者是子夏,但又有2处言及毛公和他人,这种矛盾不是《毛诗正义》作者的群体性造成的,而是因为他疏郑笺时自觉遵从郑玄"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之说。从全局来看,他按照"举重可以包轻"等原则,将《诗序》的作者最终归于子夏,其目的是为提高子夏的地位,将尊序推向极致,以充分发挥《诗序》的作用,建构《诗》学的理论体系,树立经典的权威,服务于时代大一统诗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5.
陈爱华 《学海》2003,3(4):39-44
所谓德性素质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一是道德德性 ;二是理智德性 ,三是审美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科学创新人才道德德性培育至关重要 ,因为道德德性决定科学创新人才自身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取向 ,是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理智德性的培育则有利于提高科学创新人才的科学精神素养。而审美能力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的综合则可以使科技创新人才不仅能领悟自然美 ,产生科学 (技术 )美 ,而且能引发其对科学职业的尊崇感 ,进而义无返顾地献身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96.
德性修养理论一直是儒家学术的重要内容,南宋思想家陆九渊对儒家德性修养理论多有发挥。陆氏德性修养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为做人的修养目标;二是本心至善,恶自偏失的修养依据;三是"剥落"、自反的修养方法。陆氏的德性修养思想更切合儒家为己之学的要求,对于明代阳明心学的兴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心学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7.
"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但是没有仁爱宽恕,也不会有真正的正义。历史告诉我们:正义的逻辑往往会出卖自己,使自己变质,变成仇恨、报复、残暴……故在仁爱与宽恕中才能有真正的正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2004年元旦《和平文告》《世界正义》教会训导文献1,是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后。教宗保禄六世在罗马召开的第一  相似文献   
198.
徐如刚 《世界哲学》2022,(5):132-140
法瑞利基因正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基因差别原则中。基因差别原则是关于人类基因干预如何促进社会正义的新型分配正义原则。该原则针对现有分配正义理论不能容纳人类基因干预而构建。其可行性指向要求多元优先主义的正义主张:就干预对象来说,基因最弱势者具有相对优先性;就干预过程来说,基因干预较之于生育自由具有相对优先性;就干预结果来说,基因弱势者利益的最大化具有相对优先性。但该原则对其他基因弱势群体的轻视,生育自由限制依据的模糊,以及基因弱势者最终是否获得福利的忽视,使其面临诸多正义困境。唯有正视人类基因干预技术及其应用中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诉诸于双向互动的动态构建路径,才能使所构建的原则真正促进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99.
转型正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正义的社会,反之,一个不正义的社会也必定难以和谐.制度安排一般地影响、规定着人的行为,相应行为的价值判断也必然受制于制度本身的正义性.和谐社会的实质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建构一种正义的社会规范,实现不同社会主体利益表达、博弈行为的有序与和谐.建构转型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制度正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200.
戴维·米勒所建构的现实主义的全球正义理念虽然为民族自决和对民族同胞的偏爱情感提供了空间,但其理论仍然面临许多难题:作为其全球正义关怀之终极单元的人的概念(即需要帮助的受动者和具有选择能力的行动者)既缺乏足够的规范内涵,也不具有“自由而平等的世界公民”概念所具有的那种普遍性,难以成为全球正义理念的人学基础;综合个人道德与制度伦理双重视角的全球正义进路误解了全球正义的约束对象,把基于自然人格的自然义务与基于法理人格的人为义务混为一谈;强调国内领域与国际领域之截然二分的情境主义的二元论正义观忽视了国内正义与全球正义之间的本质联系,低估了人类道德进步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