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4篇
  4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51.
《周礼》和《学记》是集中而全面地展现古典儒家教育理念的经典文献。《周礼》和《学记》呈现了一种具有突出的德性精神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古典儒家认为,教育的实质是"学"以"知道",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人的德性和人伦智慧,以至于"化民成俗"。作为礼乐教化的普遍的教育,是古典儒家社会生活和文化再生产的轴心,而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是个人的成德之学与社会的礼乐文明相统一的文化载体,是一个经典、六艺、圣贤、先师、师生、君臣汇聚的场域,其所传承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周礼》和《学记》所代表的古典儒家人文主义德性教育理念,与现代盛行的功利主义理性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对照,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治现代教育诸多困境的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45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453.
现当代是否只适合发展规范伦理,而德性伦理注定趋向衰落?本文在分析德性伦理与道德特质、中国古代与西方德性伦理传统、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德性伦理以及如何应对德性伦理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德性伦理在现当代仍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仍是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54.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55.
456.
孝道在儒家伦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释儒家对孝这一品质的道德期许是厘清儒家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孔子看来,只有出自道德情感和正确感受的道德行为才是道德的。安乐哲和罗思文先生采用儒家角色伦理诠释《论语》中的孝,将孝视为家族的、社会的角色,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运用角色伦理说明儒家孝道,不仅会束缚人的情感和道德能力,而且会面临绑架道德的风险。从德性伦理学的视阈阐述孝的道德力和规范力,能更加准确诠释儒家孝道的合理内核,显现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7.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被中国民众广泛接受的宗教形态。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佛教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社会的需要,佛教开始呈现复兴之势。  相似文献   
458.
民主革命时期,李大钊较早使用了“民族复兴”话语,不过中共党内更多使用的是“民族解放”概念,其间在十年内战中曾激烈地批判国民党的“民族复兴”论,抗战时期则从正面有限地使用了“民族复兴”话语。建国前夕,毛泽东肯定了“复兴”的现实可能。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复兴”话语重新出现,并在中共十六大以后高频使用。习近平将其发展构建为内容丰富的“民族复兴中国梦”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构建既有现实基础和客观需要,也反映着话语构建者的主观意图。“民族复兴中国梦”实现了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转换、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对接、民族话语和人民话语的统一。  相似文献   
459.
正当前,深刻认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每一个民族在走向民族复兴时,在迎接新的历史挑战、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过程中,都必然要去回溯自己的民族传统,去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自我。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这个民族群体的自我意识,回溯自己民族群体的文化传统的过程也就是重新来认识民族自我,认清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460.
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的激情如悲伤、恐惧、欲望、快乐是一种心灵的剧烈运动,是超越理性的冲动,因而是灵魂疾病.真正好(善)的东西是德性,德性是幸福本身,是有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拥有德性,就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合乎自然而生活.只有顺从自然的必然性,人的灵魂才能因此宁静而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