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行气“六气”说于隋唐之际定型,此后传承络绎,至今仍在道教、医学、体育等领域发挥着作用。然而,此“六气”说并非自始定型的体系,隋唐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本文即上溯至春秋战国,下探至隋,基于道、释、医等诸家文献,从气的构成、功能、目的、实践方式、思想交流互动等几个方面对行气“六气”说进行考察,探索其源流迁变。  相似文献   
382.
我们应反省自己。我们是口里喊着"主啊!主啊!"而不承行主旨的人吗?是把重担压在别人肩上自己却不肯动一下指头的人吗?我们是不是装伪作假、是耶稣所痛恨的那些经师和法利赛人式的人呢?是不是只顾自己享受、心中不断和人攀比,整日只想着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而从不想着穷人的人呢?——金鲁贤,2004年11月诸圣瞻礼讲道  相似文献   
383.
<录异记>是杜光庭一部重要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但自古及今,常被目为与道教无涉的文言小说,而实际上该书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录异记>内容不仅记载仙类故事,还有很多与道教密切相关的图谶瑞应;结构看似混乱芜杂,实际有自己内在的组织方式,内中暗含成仙得道的"变化"学说.<录异记>是一部带有较强道教色彩的宗教文献,应该是典型的宗教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84.
邢馨月 《美与时代》2023,(3):129-131
《海岳名言》是米芾书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一句更是对后世学书者影响深远。而清代学者倪涛编撰的《六艺之一录》中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即“贵形”与“贵和”。通过借助对《六艺之一录》编纂过程的考辨,证明两种不同表述存在的可能原因,由此进一步分析“贵形”与“贵和”各自的合理之处,以期对米芾的创作思想、以味论书、儒家的中和观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85.
《中庸》不仅对儒家本身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对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同样深广。唐宋以来,佛教与儒道合流成为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在明代佛教发展中体现尤为充分。本文通过分析明末两大高僧德清及智旭对《中庸》思想的解读,从一个侧面说明儒家思想对明末佛教的影响以及明末佛教会通儒学的方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386.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387.
本文补考了陈垣先生《释氏疑年录》一书所载宋僧生卒年的阙误。  相似文献   
388.
邹莹 《孔子研究》2023,(5):117-126+160
在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思想视野中,国家的形成和政权的建立在超自然的至上神命令下,可以得到被统治者最大程度的认可。其后,“天命”的宗教神秘意味呈现逐渐消减的趋势。处在这一转折处的荀子,将政治治乱的因缘彻底归诸人事。其后,通过证成“服人之道”的基础在“政治秩序”的建构,“政治秩序”的建构基于“礼义之分”,“礼义之分”出自圣王“积思虑”之“心”,荀子最终将殷周之际的“以德受命”之“天命观”转变为“以德致位”之“圣人观”。但在此观念之下,还潜藏着专制威权的思想阴影。  相似文献   
389.
390.
伦理审查作为一种实践的研究,其目的是"为善",使研究者的行为符合德性.然而,研究者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德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研究者行德"在伦理审查为善目的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研究者知德"是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理想目标,伦理审查为善目的的实践路径是"研究者由行德而知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