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待人如己     
严青 《天风》2005,(3):29-29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基督教的道德,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基督在世上的时候并没有教导任何全新的道德,新约中的金律(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先要怎样待人)只是人人在心底下都已知道的当行的事,伟大的德行教师从来不提出新的道德教训,只有假师傅,或者狂人才这样做,约翰逊博士说得好,人所需要的是提醒,这比教导重  相似文献   
12.
彭林 《中国哲学史》2001,(2):97-102
郭店楚简整理者对<六德>"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句中的四个"绝"字的隶定为"继"字,与先秦礼书中的"绝服"相当."为父绝君"意为当父丧与君丧同时发生时,应服父丧而绝君之丧服.<六德>"为昆弟绝妻",与<丧服>妻服重于昆弟之服的服叙不同,但更为合理,当是早期丧服制度的反映.<六德>"为宗族杀朋友,不为朋友杀宗族",两"杀"字旧释"减杀",不确,当训为"杀止",字义的指向,在丧服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黎昕  赵妍妍 《哲学研究》2012,(5):32-41,128
<正>朱子学自12世纪创建以来,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而且先后风靡韩国、日本,逐渐成为东亚世界的主流思想。虽然朱子学自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入欧洲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未能作为一门独立学说获得长足发展①,在北美更是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沉寂期,但最终在当代(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智"是先秦儒家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不过,"智"最初并不是一个纯道德的范畴,而主要是一个知性的范畴,如指知识、智慧、智谋等,也有聪明、智巧等含义。后来,思孟学派将其视为"四德"或"五行"之一,与仁义等道德概念相提并论,且被后世包括汉儒、宋明诸儒在内的儒家学者广泛认肯。那么,"智"是如何从主要是知性范畴转向德性范畴的?其德性化进程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转化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走向发生过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智"在先秦的德性化转变的分析,力求给这些问题做一点说明,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5.
王光松 《现代哲学》2012,(6):117-121
在儒学史上,孔子"有德无位"是一富有张力的触及孔门存在根基的思想史事件,朱熹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在传统朱子学中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研究表明,朱熹对孔子"有德无位"事件的解释主要是在其《中庸》学中完成的,有意义、性质与原因三个解释向度,这些解释为朱熹选择理想实现途径以及确立生存角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易传》对《周易·解卦》的解读来看,春秋时期及之前,人们对于"君子"与"小人",基本上都是着眼于"位"的区别——把握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理解《论语》中孔子的君子小人说,具有重要启示。《论语》中以"君子"小人"同时对举者,除明确指向地位差异和道德差异的之外,其他纠缠不清者,可以划分为地位所带来的眼界差异、能力差异、修养差异等三种情形。在当今把"君子小人"固定为"德"的区别的话语背景下,笔者重新提出《论语》"君子小人"说的纠结问题,目的在于恢复历史原貌,使今人更准确地把握孔子学说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王硕 《中国哲学史》2012,(1):79-87,105
朱子于《大学》三纲领之"明明德"所论甚丰,其中以《朱子语类》卷十四〈大学·经上〉中的讨论最为集中、详尽。本文立足于该文献,并征其他相关语录,分别对"明德"本体之内涵与归着,"明明德"工夫之内容与定位两个问题进行了辨析与阐发。在分析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引入牟宗三、唐君毅之诠释,意在深入辨明朱子与陆王之同异,并进一步明确朱子为学工夫之次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官德体系中,"慎"和"清"、"勤"一样,都是最核心的道德要求。"慎"德既是"清"、"勤"等德性养成和保持的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德性,在施政中可以更好地维护老百姓的福祉和利益。在现代公共管理中,遵循"慎"德的要求,就要谨慎地使用手中的权力,审慎地对待每一项决策,同时还要在管理的态度和方式上更多地听取众人的建议。在现代行政管理中,"慎"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确保行政人员以公共利益为价值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确保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克服风险和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琪慧 《现代哲学》2022,(2):147-152
郑玄的《中庸注》具有明显的文本整体意识,具有与朱熹《中庸章句》不同的分章结构,并对《中庸》主旨有独到理解。郑玄认为《中庸》的主旨是彰显“孔子之德”,孔子作为一个有德无位的圣人,承担着作经、制法的天赋使命。“孔子之德”包含三层含义,即“君德”“隐德”“前知之德”,合而言之,就是郑玄所理解的“孔子之中庸”。依据《中庸注》的理解,“孔子之德”主要凸显于《中庸》末章,但在全篇的文本中也存在前后对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关学开派,肇自横渠。北宋时期,在陕西关中形成的一个以张载为核心、以其所创立的新儒学为特征的有全国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史称关学。张载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陕西眉县横渠镇度过,并长期在关中讲学,人称"横渠先生",其所创立的关学为孔孟儒学在宋代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载也因此而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南宋学者吕本中最早提到"关学"这一概念1,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将张载的"关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程颢、程颐)的"洛学"并列加以考察。明初宋濂、王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