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5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关于西藏早期绘画的风格来源,一般认为卫藏地区受到东印度波罗风格的影响,而西部地区则受到地理位置毗邻的克什米尔的影响。但近年来在西藏西部发现的一些佛教石窟或寺院的壁画和唐卡却明显地显示出波罗风格的影响。波罗风格出现在西藏西部地区的原因部分地与东印度阿底峡大师的入藏及其创建的噶当派有关,但这并不是其唯一的来源途径,也有可能是间接地来源于卫藏地区的波罗风格。  相似文献   
82.
李婷  朱熊兆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74-1280
既往研究已证实早期经历与个体成年后的行为密切相关,然而早期经历对个体成年后的行为产生长期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因素在早期经历调控成年个体行为中发挥了重要功能。表观遗传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但是可遗传和可逆转的基因组功能的调控。本文试图从早期经历参与调控个体成年后行为表现以及基因表达的相关表观遗传学修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天一 《世界哲学》2009,(6):F0003-F0003
2009年9月9日至21日,一个由编辑整理德国经典哲学著作的学者组成的德国学术代表团一行九人访问了中国,代表团成员有:  相似文献   
84.
刘志山  余其铨 《现代哲学》2001,1(4):110-113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体现在哲学的历史中,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人们追求的重点和探讨的角度不同。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古代哲学侧重于从客体方面探寻真善美,近代哲学侧重于从主体方面探寻真善美,德国古典哲学侧重于从主客体关系上来探寻真善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5.
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人物之一,父亲对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中班儿童及其父母为被试,考察父亲参与教养的量(参与教养的时间)和质(积极教养行为)对儿童早期社会技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以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仍显著预测儿童的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2)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女孩的合作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对女孩各项社会技能的预测均不显著。(3)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水平低组儿童的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低组儿童的合作性和总体社会技能。表明父亲参与教养对母亲消极教养具有缓冲作用,其中父亲参与教养时间的缓冲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86.
早期启蒙论的代表人物萧萐父先生以构建中国现代性为问题意识,走进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深处,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近四百年的学术思潮、社会风习、价值取向、审美趣味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认为中国有着自己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进而提出这一启蒙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历史根芽和结合点。只有以这一历史结合点为逻辑起点才能真正寻求到中国现代性的源头活水。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试图在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一理论学说。通过追寻萧先生早期启蒙说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理路,以对话的视角来分析早期启蒙论的理论特质以系统阐释这一理论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7.
<正>我虽不是蒋孔阳先生登堂入室的硕士、博士弟子,但却与蒋先生有一段短暂却难以忘怀的师生情。蒋孔阳先生是我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1986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那时研究生比现在的博士生还要稀缺,这一届文艺学硕士生只有胡晓明与我两人(胡晓明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会长),而我们的硕士导师却有祖保泉、严云绶等四人。学  相似文献   
88.
早期剥夺所致大鼠抑郁样行为与海马BDNF 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早期剥夺对大鼠行为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早期剥夺组,早期剥夺组在出生后1~14d每天孤养4h。监测体重,在出生后36?64天进行液体消耗试验,每周一次。12w龄时,进行穿梭箱试验,酶联免疫法检测海马BDNF含量,原位杂交法观察海马BDNF mRNA的表达。早期剥夺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水摄入量与糖水偏爱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穿梭箱试验中,早期剥夺组大鼠在训练时的穿梭反应次数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测试时,两组大鼠的被动逃避行为、主动逃避行为与逃避错误次数无显著差异。早期剥夺组大鼠海马BDNF含量、CA1区和CA3区BDNF 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5)。提示早期剥夺可导致大鼠生长减慢,表现出快感缺失的抑郁样行为,但未诱导成年大鼠表现出明显的习得性无助倾向,早期剥夺能下调成年大鼠海马BDNF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9.
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以“龟兔赛跑”故事为背景,设置了含有时间、距离、速度等因素的四个情景(即课题),考察了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的发生和发展状况。结果表明:5.5─7.5岁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飞跃期;6.5岁儿童初步掌握时间持续概念,其中有75%儿童处于中以上水平;4.5岁和5.5岁分别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的发生和开始发展的年龄。从儿童的策略看,较大儿童更多使用时间因素策略,年幼儿童更多使用有关的因素策略,反映出儿童时间认知的发展遵循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0.
刺激选择发生在加工的早期还是晚期是认知心理学注意理论中存在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一个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证据而提出的选择性注意理论──注意痕迹理论,以及该理论的支柱──加工负波(PN),概括了对该理论的主要争论并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